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原因有哪些?简述如下:
1、病原。流感病毒属正黏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病毒外层为两种不同糖蛋白构成的辐射状突起,即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H和N均有变异特性,故只有针对株特异的抗原性的抗体才对此型具有保护作用。
2、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3、传播途径。人与人之间飞沫传播为主。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5、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流行性感冒易导致什么并发症?简述如下:
1、可继发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鼻窦炎或化脓性扁桃体炎。
2、继发细菌性肺炎。流感患者可能发生如下三种肺炎,即除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外,尚可出现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病情严重者更可引起流感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3、Reye综合征(脑病-肝脂肪变综合征)是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肝脏、神经系统并发症。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热退后数天出现恶心、频繁呕吐、嗜睡、昏迷和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肝功能轻度损害。组织学改变以肝、肾、心脂肪变性为特征。Reye综合征病因不明,近年认为可能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关。
4、其他并发症。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肌炎,儿童比成人多见,表现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疼痛和压痛,可发生下肢搐搦,严重者不能行走。乙型流感病毒较甲型更易发生这一并发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含量短暂升高,患者3~4天后完全康复。有报道,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肌红蛋白尿和肾衰竭,也有出现心肌损害者,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心律失常、心肌酶含量增高等。心包炎少有报道。
流行性感冒有哪些典型症状?简述如下:
1、单纯型流感。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为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发热3~5日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
2、流感病毒肺炎。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咳痰、剧烈胸痛、气急、发绀及咯血等症状,病程可延长3~4周。少数患者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中毒型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胃肠型表现为腹泻、呕吐,易与急性胃肠炎相混。
流行性感冒应该如何预防?简述如下:
一、疫情监测
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世界各地不断有流感的散发流行和暴发一旦有新毒株出现,流行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因此,必须对全世界的流感流行情况进行监测,经常掌握世界流感流行动态及毒株变异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在英国伦敦和美国亚特兰大分别设立了国际性流感协作研究中心我国北京与许多国家也先后成立了各自的流感研究中心各国的流感中心应将其国内流感疫情和分离鉴定的流感病毒新变异株报送国际流感研究中心作进一步鉴定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每星期在疫情周报上公布流感的部分疫情并于每年2月提出下一年度流感疫苗毒株选择的建议各国国内要加强疫情报告、疫情观察和病毒的分离鉴定各基层卫生单位发现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数连续上升3天或一户发现多例患者时,应立即报告防疫站,及时进行调查和病毒分离
二、患者的隔离与治疗
及时隔离治疗流感患者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立临时流感诊断室,采取家庭隔离,临床隔离室隔离,甚至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和文娱活动
三、消毒
患者的餐具、用具及口罩等可煮沸;衣物可曝晒2h;病房用1%的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流行期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乳酸熏蒸或含氯石灰液喷洒
四、疫苗
预防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流感的发病率但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而影响疫苗效果当流感病毒仅在同一亚型内发生小的变异(抗原性漂移)时,旧毒株疫苗还有一定交叉免疫作用,如出现亚型的大变异(抗原性转变)时,旧毒株疫苗无保护力出现新亚型引起的大流行时,则可采用新毒株赶制疫苗以预防大流行的第二、三波和用于尚未发生流行的地区流感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1、流感灭活疫苗:是根据流感监测情况推荐的流感病毒毒株制备的全病毒3价灭活疫苗皮下注射后保护率可达80%,副作用小,仅1%~2%的接种者出现发热和全身反应,约25%的人在接种局部有轻度反应如用亚单位疫苗,其副作用更少
(1)接种对象:主要是老年、婴幼儿、孕妇、慢性心肺疾患、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服用水杨酸制剂者因为这些人患流感后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还可能并发Reye综合征
(2)接种方法:基础免疫应接种2次,间隔6~8周成人每次1ml,皮下注射以后每年皮下注射1ml加强一次如换用新亚型疫苗,应重新进行基础免疫
2、流感减毒活疫苗:是选育流感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活疫苗将其接种在健康人的鼻腔引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从而产生免疫力接种后2~3天即可发生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轻度发热,1~2天后消失多数观察结果证明其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
(1)接种对象:当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缺乏免疫力,在尚未流行的地区或人群,除有禁忌者外,应进行全面接种当病毒仅在同一亚型内发生小变异时,接种对象主要为医务人员、保育员、炊事员、服务行业人员及海港和交通运输人员等与传播本病有密切关系的重点人群在农村则应优先对小学生进行免疫对7~15岁儿童或大面积接种前应先试种50~100人,观察4天无严重反应后,再扩大接种
(2)接种时间:应根据流行季节而定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内接种
(3)接种方法:鼻腔喷雾法每侧0.25ml
(4)禁忌证:老年、孕妇、婴幼儿及患有严重糖尿病或慢性心、肺、肾疾患者,有过敏体质及发热者
五、药物预防
一些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流感,用作疫苗免疫计划的补充方式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高危人群个体在流感暴发时或在整个流感季节时应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如果可以获得疫苗,那么亦须同时进行免疫接种,药物可在接种14天后停止使用相反,如未能进行接种,药物应在整个暴发流行期间连续服用给予患者和医务人员服用这些药物有助于控制医源性感染对家庭中的暴露后预防亦属有效当前许多国家应用的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为盐酸金刚烷胺(adamantan),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在甲型流感流行期间,预防性给予健康成人或儿童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对于预防甲型流感病毒具有70%~90%的有效率,已感染者起病后48h内给予这两种药物,也能发挥治疗作用,可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尽管这两种药物的有效性相似,但金刚乙胺更安全,尤其对于肾功能有损害的老年,但其对预防乙型流感无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zanamivir)是可用于预防流感的另一类药物,预防感染的有效率达82%可以在流行期间试用于健康成人
流行性感冒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简述如下:
1、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
2、血清学检查。取病后3日内和2~4周后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效价递升4倍或以上者,可以确诊。
流行性感冒患者的饮食保健应注意些什么?简述如下:
一、宜食
1、流行性感冒患者宜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
3、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4、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以预防感冒的发生。
5、饮食宜少量多餐。如退烧食欲较好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汤龙须面、小馄饨、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
二、忌食
1、忌甜腻食物。
2、忌辛热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辛热食物助火生痰,使痰变粘稠,不易咳出,使头痛、鼻塞加重。
3、忌烧烤煎炸之品。
4、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咖喱粉、胡椒粉、鲜辣粉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呼吸道黏膜不利,使之干燥、痉挛,引起鼻塞、呛咳等症,加重病人的症状。故感冒患者,不宜食之。
5、忌海鱼、柿子、烟、酒等。
6、忌饮食不节,饮食不节会使感冒迁延难治。
7、风寒感冒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饮。
流行性感冒的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简述如下:
一、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二、对症治疗
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因为该药可能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者应予以静脉补液。
三、抗病毒治疗
1、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抗流感病毒是通过与M2蛋白相互作用而阻碍其功能,导致通道活性改变,抑制病毒复制。口服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可在一两天内减轻发热,缓解全身性症状及呼吸道症状。剂量为200mg/d,口服,共5天;老年剂量应减半,即服用100mg/d。金刚乙胺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比金刚烷胺小。由于金刚烷胺经肾脏排泄,以原形经尿排出,故有明显肾功能障碍时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有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需慎用或减少剂量。金刚乙胺或金刚烷胺对流感病毒乙、丙型无效,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对于甲型流感患者,即使是在疾病后期才开始用药,或病情已较为严重,这两种药物仍有一定治疗效果。近年来流感耐药病毒的出现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金刚烷胺和流感疫苗的联合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耐药病毒株的传代和传播。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鉴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对涎酸的降解作用具有重要的病毒生物学意义,例如可使其穿入宿主细胞膜、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被呼吸道黏液灭活等。故设计涎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可望达到抗流感病毒效果,此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理论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扎那米韦(zanamivir)、奥塞米韦(奥司他韦、达菲)等均为涎酸类似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其中活性最强的是扎那米韦,起病后30~36h内给予,能缩短流感病程1~2天,并减轻症状。若早期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临床病情,其避免发热或退热的有效率达95%。剂量及用法:扎那米韦口服无效,因其在呼吸道局部达不到治疗浓度;必须呼吸道局部给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可使用“Diskhaler”的专用吸入器,经口吸入,成人和≥12岁儿童,每次两吸,每吸约5mg(10mg/次),2次/d。奥塞米韦成人常用75mg,2次/d,连用5天。与金刚烷胺相比,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诱导耐药病毒产生的可能性较小,但扎那米韦已在体外证实有耐药流感病毒出现。此外,利巴韦林(病毒唑)亦可用于人类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给药方式是小颗粒气溶胶。但药物疗效的有限性和给药方法的特殊性限制了它的利用。已有报道称,缓慢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对于治疗流感病毒相关的急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3、其他抗病毒药物:鼻内给予大颗粒气溶胶干扰素α,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复制和减轻临床症状;但可以出现明显的局部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正在研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于阻断NP和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望能阻断病毒的复制。
四、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送检标本(如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