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顿性闭合伤常为几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大多数为交通事故伤引起,它的受伤机制有:
1、直接作用
一定强度的单向力量直接作用于心前区造成损伤,可伴之胸骨和肋骨骨折的刺伤。
2、间接作用
腹部遭受突然挤压,大量血液骤然涌入心脏和大血管,导致腔内压力剧增,引起破裂性损伤。
3、减速作用
高速运动的人体突受减速,因惯性作用,心脏可冲撞于前胸壁或脊柱上,或因不等同的减速而使心脏发生扭转,引起损伤。
4、挤压作用
心脏被挤压于硬的胸骨与脊柱之间而受伤。
5、爆震作用
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心脏所致损伤。
心脏闭合伤常有合并伤,如胸骨和肋骨骨折、胸腹腔内脏器破裂、血气胸等等,严重时发生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心包堵塞是心脏闭合性损伤中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气短、胸痛。早期表现不明显,特别是在争诊的情况下,一般的常规检查无法实施,因此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非常凶险而易导致死亡。
心脏钝性伤可引起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损伤,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它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心包损伤、挫伤或破裂 单纯心包破裂很少见,一般合并于心脏其他部位损伤。
2、心肌挫伤 从小片心外膜或内膜下有出血淤斑(心肌震荡),直至全层心肌的撕裂、出血、水肿和坏死等。
3、心脏破裂 大多数发生在受伤即刻,引起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极少数为伤后数日或数周后由于心肌挫伤区的软化、坏死而发生延迟性破裂,在病情相对平稳后突发严重胸痛和心包填塞。
4、创伤性心内间隔缺损 多为室间隔破裂,发生机制类似于心室破裂。在舒张末期和收缩早期心腔充盈和瓣膜均关闭时,突受暴力使心脏压力骤升而引起的间隔撕裂,或断之心肌挫伤后的软化坏死所致延迟性穿孔。
5、瓣膜损伤 以主动脉瓣最多,撕裂或穿孔。其次为二尖瓣,常为腱索或乳头肌断裂。原有心脏疾病者,如主动脉瓣二瓣化或马凡氏综合征等,更易遭受损伤。
6、冠状动脉损伤 多为左冠前降支裂伤。
7、创伤性室壁瘤 为心肌挫伤后坏死或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真性室壁瘤。
预防外伤,注意安全对前期闭合伤患者出院后要定期随访胸部闭合伤中,严重心肌挫伤在后期(1-2月内),少数病例可以出现心包积液、心肌挫伤区形成室壁瘤或突然破裂造成心包填塞,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出院后必须定期随访,注意后期处理
心脏钝性闭合伤轻者表现不明显、或被其他损伤所掩盖而致漏诊,它的临床检查主要有如下几种:
1、心包穿刺
对具有典型Beck三联征者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和暂时性治疗手段,但存在较危险并发症,而且心包腔内血块凝结时,可出现假阴性,故临床采用心包穿刺应慎重。
2、床旁超声心动图
可节省检查时间,不仅能准确测量心包内积血,还可了解心内结构及胸腔和腹部合并伤情况,应作为首选辅助检查。
3、X线检查
单纯心肌挫伤很少阳性体征,心电图检查诊断价值较大,表现为ST段抬高和T波倒置低平,多为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和阵发性房颤。危重病人多于卧位摄片,但不易鉴别纵隔及心影增大的程度,且增加检查时间,应免做X线检查。
4、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同功酶CPK-MB和乳酸脱氢酶、功酶LDH1和LDH2有诊断价值。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多吃些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等。患者一定要很好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认真休息,合理调节饮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心脏破裂和冠状动脉破裂病人常迅速死亡,仅极少数有幸能送到医院得到诊断。少见的创伤性室间隔破裂和瓣膜损伤,若不因其他严重合并伤而死亡,病人有机会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后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心肌挫伤的治疗在于对症处理,控制心律紊乱和防治心力衰竭,并观察有无室壁瘤发生。对能护送到医院救治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做好以下的护理准备:
一、术前急救护理及准备
闭合钝性伤致心脏破裂,通常病情隐匿且伤情严重危急。病人入院后,护士应迅速测量生命体征,简要询问病史,初步判断受伤部位及程度,短时间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尽量选用口径粗大的静脉输液针头和肢体粗大静脉,补充有效的循环血量,采血送检,备足血源。动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做好急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工作,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同时安慰病人,消除其恐惧心理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快速行手术前准备,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二、术后护理
1、血流动力学监测
(1)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①防止感染: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每日换药1次,常规消毒后局部用3M胶贴覆盖,如有局部渗血要及时清洗,涂撒凝血酶,用无菌纱布垫加压覆盖。②保持导管通畅:冲洗液由1∶4肝素盐水和压力袋组成。冲洗装置与换能器相连,并保持压力在40kPa,以维持监测系统2mL/h~4mL/h持续冲洗的作用,以防血栓堵管。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常规用心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量,血压平稳后逐渐减量至停用。
2、呼吸系统护理
病人术后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保证全身供氧,防止二氧化碳蓄积,减轻心脏负荷。观察机体呼吸功能情况,监测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参数。置管期间还应注意加强呼吸机管道的护理,预防感染。经常听诊肺部呼吸音,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缺氧。
3、心包及纵隔引流管护理
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边,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捏,并记录引流量。术后1h内引流量会偏多,属正常现象。如果术后2h、3h后引流液仍较多,大于300mL/h,且颜色鲜红,分析原因后给予及时处理。
4、尿量观察
尿量是反映肾组织灌注、体液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病人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准确统计每小时尿量,观察尿色
5、营养支持
拔除气管插管后充分清洁口腔,3h~6h后开始进水,无不良反应后逐步进流质、半流质及普通饮食。食谱宜富含蛋白质、糖、维生素、矿物质。
6、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鼓励病人尽早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各项活动的指标以不出现心悸胸闷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