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胸外科 >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简介

相关问答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由于本病主要见于巨大肺栓塞患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脱落或其他异物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于或其分支的广泛栓塞,同时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脉动脉压急剧升高而引起右心室扩张和右心衰竭。会突然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心悸和窒息感,但可以平卧。剧烈咳嗽,或咳鲜红色血痰,数日后咳暗红色血痰。中度发热、恶心、呕吐。病情严重者昏厥、休克,甚至死亡、发绀、呼吸频率增快。肺大块梗死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伴有干、湿啰音。心率增快,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并有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杂音。可有心律失常、颈静脉怒张、肝肿大、有压痛,可见黄疸、双下肢水肿。

【详情】

01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肺动脉栓塞是引起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通常引起肺动脉栓塞的因素包括下面几点:

  1、年龄因素

  肺动脉栓塞并非原发性疾病,它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严重合并症,在老年中,由于各种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外科大手术后,长期卧床和下肢活动受限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50~65岁者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最高,肺动脉栓塞是70岁以上老年的常见死亡原因,因此对大面积肺段、肺叶、较小或反复出现的肺动脉栓塞做出及时诊断,对降低老年患者的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2、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是比较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是肺动脉栓塞的基础疾病,尤以前两者较多见。癌症患者除了可产生癌栓外,还可伴有凝血机制异常,易发生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患者13%~52%有深部静脉炎史,下肢深部静脉炎是栓子形成的重要易发因素。

  3、妊娠因素

  妊娠期的妇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比同龄妇女高数倍,第3胎及多胎孕妇更易患血栓症,分娩时可产生羊水栓塞,产后可有盆腔静脉血栓形成。

  4、其他因素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内长期留置插管和严重创伤可导致血栓形成。口服避孕药可导致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血浆脂蛋白的改变,易于发生血栓栓塞症。此外,体重超标准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02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该病常发生进行性右心衰竭、休克、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现具体介绍如下:

  1、右心衰竭

  由于肺动脉血栓阻塞后,通过神经反射、体液因子如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血小板激活因子等释放,肺动脉痉挛、肺血流量减少、肺泡通气不良、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萎缩、肺通气/血流灌注比失调、肺内血流相对增多、心搏量急剧下降、右心室功能失代偿,从而出现右心衰。临床上约有23.7%的肺栓塞患者发生急性右心衰。

  2、心源性休克

  由于肺循环阻塞,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压下降,体循环压力下降,通过兴奋交感神经使心律和心肌收缩力增加,以维持心排血量的相对稳定。当心脏通过正性频率和正性肌力作用无法弥补回心血量进一步下降带来的变化,心排血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内脏血管收缩、外周循环阻力增加,出现休克症状。由于休克是由于肺循环阻塞所引起,因此称之为心外梗阻性休克。

  3、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由于栓子阻塞肺动脉后所致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引起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当肺血管床面积被阻塞大约85%时,即出现所谓“断流”现象,体循环压力急剧下降,导致猝死。

03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或有发热、短暂气急、胸痛、心悸和血压下降等,当大块或多发性肺梗塞时,患者常突感呼吸困难、明显发绀、窒息、心悸、剧烈咳嗽和咯血,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剧烈胸痛。由于左心排血量的明显减少,导致血压急剧下降,患者烦躁不安、颜面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甚至休克,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严重缺氧,常出现胸闷和胸骨后疼痛,多有中等程度发热,严重者常致猝死,或因心力衰竭、休克、心脏停搏或心室纤颤而死亡。

04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需积极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术后患者应早日离床,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需长期卧床者应在床上作深呼吸、屈肢或蹬车式运动,并经常翻身或变动体位,以保持静脉血流通畅腹带或绷带不宜过紧,局部压迫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阻碍膈肌活动及下肢静脉回流及时发现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发生,必要时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5~50mg,1次/d,予以预防,如已发生可予以抗凝治疗

05急性肺源性心脏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般来说,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确诊需要作如下检查:

  1、血液检查

  血液白细胞数可正常或增高,血沉增快。血清乳酸脱氢酶常增高,血清胆红素可增高。

  2、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检查

  心电图典型的改变常示电轴显著右偏,极度顺钟向转位和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导联S波深,ST段压低,Ⅲ导联Q波显著和T波倒置,呈SⅠQⅢTⅢ波形,实际出现SⅠQⅢTⅢ者不过18%,且消失较快,aVF导联T波形态与Ⅲ导联相似,avR导联R波常增高,心前区导联V1、V2T波倒置,P波高尖呈肺型P波,心电向量图显示QRS环起始电轴向左略向前倾向上,此后QRS主体部主要向上、右、后移位,有明显向右的终末附环,但多无传导延迟表现,T环向后,上并向左移,P环更垂直,振幅增大,上述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的变化,可以在起病5~24h出现,随病情好转大部分在数天后恢复。

  3、X线检查

  X线检查可见肺部肺下叶卵圆形或三角形浸润阴影,其底部连及胸膜,亦可有胸腔积液阴影,一侧肺门血管阴影加深及同侧膈肌上升,两侧肺动脉栓塞时,其浸润阴影类似支气管肺炎,重症患者可出现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心影增大及奇静脉与上腔静脉阴影增宽,如做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则可准确地了解栓塞所在部位和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06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本病患者饮食应以健脾开胃为主,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瘦肉、鱼、虾、禽蛋、豆制品等。忌食咸辣、油腻、燥热之品。患者要绝对禁酒。

07西医治疗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规方法

  本病一般病情急剧,须积极抢救,下面是关于本病常规治疗方法的介绍: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需要患者卧床休息,吸氧,有严重胸痛时可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休克者应慎用。同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抗休克常用多巴胺20mg加入200ml液体中,开始20滴/min,根据血压进行调节,使收缩压维持在12kPa(90mmHg)。

  2、溶栓治疗

  溶栓是药物将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溶酶,以溶解血管腔内的纤维蛋白,缩小或消除血栓,恢复栓塞肺血管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交换,降低病死率。一般新鲜血栓或发病5天内效果最好,在发病2周内亦可采用。通常用于大块肺栓塞(>2个肺叶)或肺栓塞伴休克者。常规治疗方法:首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若无异常,尿激酶2万U/k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于2h内滴完。每4小时测1次APTT,当其恢复至对照组1.5~2.5倍时,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溶液0.3~0.4ml皮下注射,2次/d,共7天。

  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首选肝素,可防止肺栓塞的复发。具体给药方法需根据病情确定。

  4、手术治疗

  手术摘除动脉血栓主要用于大肺动脉栓塞(>50%肺动脉),抗凝或溶栓治疗有禁忌证,经肺动脉造影证实后可行手术。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