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鼻窦炎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鼻窦粘膜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渗出、肥厚或萎缩,可有炎性息肉形成,窦壁骨质硬化增生。发病部位多见于上颌窦,其次为筛窦、额窦,蝶窦少见。常见的感染原因如下:
鼻腔感染(25%)
常继发于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肿瘤、异物或填塞物留置过久,均可妨碍窦口引流而致病。游泳时潜水或跳水方法不当,可使污水经鼻腔进入鼻窦而发病。
牙源性感染(20%)
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二磨牙的牙根,位于上颌窦底壁,当其发生牙根感染时,可能穿破窦壁,或拔牙时损伤底壁均可引起上颌窦炎,称牙源性上颌窦炎。
外伤(20%)
前组鼻窦,特别是上颌窦和额窦位置表浅,易受外伤而发生骨折,细菌可由皮肤或鼻粘膜侵入鼻窦。也可因弹片、尘土等异物进入而引起感染。
气压改变(20%)
航空、潜水、登山时,可因气压骤变,鼻腔内发生负压而引起损伤,称气压创伤性鼻窦炎。
本病急性期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严重者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
眼部并发症:眶骨壁骨炎、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织炎、眶内脓肿、球后视神经炎。
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急性期表现为鼻塞、脓涕和头痛,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检查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内大量粘脓涕。慢性期以鼻腔内多粘脓或脓涕为主要症状,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
化脓性鼻窦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1、平时注意鼻腔卫生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3、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
4、有牙病者,要彻底治疗
5、急性发作时,多加休息卧室应明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
6、慢性鼻窦炎者,治疗要有信心与恒心,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7、严禁烟、酒、辛辣食品
8、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
本病可通过以下临床检查进行确诊。
X线平片
副鼻窦内侧壁内衬线状或波浪状增厚的粘膜影,窦腔积液(脓),窦腔内气-液平面影(坐位按照)或普遍密度增高,窦壁可有硬化变白。
CT检查
鼻窦粘膜增厚,呈均匀或略波浪状软组织密度内衬影,不规则表面环形增强。窦腔内积液,可为软组织密度(脓)。窦壁骨质增厚,密度增高。合并窦腔内息肉时可见单发或多发圆或长圆形软组织密度占位,无增强。
MRI检查
窦腔内含气消失,代以均匀混浊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骨壁无破坏。静脉(Gd)增强T1权重像可见增厚的粘膜均一强化。
适宜本病患者的食疗方推荐:
1、公英地丁酱 组成:嫩蒲公英30克,嫩紫地丁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用法用量:蒲公英、地丁洗净,放入沸水煮开烫熟,切细蘸酱食。
2、苍耳子茶 组成:苍耳子6克,茶叶6克。功能主治:祛风通鼻窍。用法用量:两物置杯中,泡开水代茶饮。
3、葱白汁 组成:葱白10克。功能主治:祛风通窍。用法用量:葱白捣烂,绞汁,涂鼻唇之间,每日2次;或用开水冲后,乘温熏口鼻。
4、茶柏散 组成: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排脓。用法用量:共研细末。以少许药未嗅入鼻内两侧,每日多次。
5、葫芦酒 组成:苦葫芦子30克。功能主治:通鼻窍。用法用量:葫芦子捣碎置瓶中,加150毫升醇酒浸泡7日。去渣后,少少纳入鼻中。每日2~4次。
6、老干丝瓜末 组成:老干丝瓜2克。功能主治:化瘀解毒。用法用量:将老干丝瓜干烧灰存性为末。每次服15克,每日早晨用开水冲服。
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是不通气,所以治鼻窦炎要用部膜收缩剂,如1%麻黄素或滴鼻净,配合0.15%黄连素或0.5%的氯霉素液点鼻消炎,每天的点药次数以维持通气为标准。如果用药后不能维持通气,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鼻甲切除或电烙术。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
2、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
3、镇静止痛药:用于头痛剧烈者。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常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等。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注意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