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骨骨髓炎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多由菌血症所引起,其原发化脓病灶多见于生殖泌尿系、皮肤及呼吸道。在骨骼系统中,脊椎感染的发病率较低,椎骨骨髓炎常伴椎间盘炎症、椎旁软组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易向软组织蔓延是椎骨骨髓炎的一个显著特征。
椎骨骨髓炎的患者大部分可出现急性腹痛、髋关节痛、或严重败血症等症状。某些病例中,炎性细胞浸润椎旁软组织可形成椎旁脓肿,表现为受累椎体、椎间盘及相邻椎体的椎旁软组织增厚,横断面病变呈环绕椎体的软组织肿块影。脓肿范围累及硬膜外间隙可致使硬膜囊腹侧受压呈弧形改变,严重时累及脊髓,甚至脊髓严重受压变形,引起截瘫。
椎骨骨髓炎患者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局部剧痛感和脊柱活动障碍等,也可以出现放射痛和神经根性痛。亚急性发病者可有发热、中等程度疼痛和轻微的不适。少数患者以上症状均不明显。
椎骨骨髓炎的预防必须从切断血源性、创伤性和医源性三个感染渠道做起
从血源性感染来讲,应加强对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如疖、疔、疮、痈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最易继发感染而致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保持室内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青春期应多食蔬采水果,少用油剂润肤,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积或腺管阻塞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防止感冒发生还要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感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摘除
近年来伴随灾害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加,继发于开放骨折及手术感染的患者迅速增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积极预防要注意交通安全和劳动安全,防止皮肤擦伤及意外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外伤或皮肤擦伤等,应立即消炎并及时就医
椎骨骨髓炎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活检、同位素扫描、X线及CT检查,其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1、化验检查
早期白血球计数升高,有明显核左移现象,血沉增快,血培养可能为阳性。在CT引导下行局部穿刺吸引及活检,将抽出脓液作涂片及细菌培养,将取出的组织作病理检查,可作出直接诊断。
2、同位素扫描
急性化脓性脊椎炎早期,可出现患椎同位素浓聚现象,同位素扫描虽为非特异性检查,但对寻找病灶、确定病变部位有一定帮助。
3、X线及CT检查
发病2周内普通X线片可无任何异常发现。断层摄影或CT扫描,有时可见有局限性骨质吸收或斑点状骨质破坏。随着病变的进展,软骨板可出现破坏,椎体边缘模糊呈毛刷状,继而椎旁软组织肿胀,椎间隙变窄,骨密度增加,骨质硬化,骨桥形成等。在早期影像学不能作出明确诊断时,应及时在CT引导下作诊断性穿刺。
椎骨骨髓炎除了常规的治疗,患者饮食宜清淡;宜食用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质饮食;宜高维生素饮食。忌生冷、油腻食物;忌不易消化食物。
椎骨骨髓炎的发生是由于寒气客于经脉之中,逐渐深入腐肉烂筋、伤骨、炼髓而致。余毒湿热,深窜入里,留于筋骨,经脉被阻,气血失和。跌打损伤,局部骨髓损伤,感受毒邪,瘀血化热,经络阻塞,凝滞筋骨为患。溃后脓出,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成瘘管,日后必待死骨脱出,才能愈合,病程缓慢,可延数年之久。
骨炎清内服方剂,可以清热解毒、通经活络、除血痹、填骨髓、除痼热在骨髓、兴奋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使毛细血管再生旺盛,促进小血管的生成,延伸入欲死之骨,通过循环运送精微,供应欲死之骨,将死骨溶解、吸收,再变成活骨,达到死骨复活的治疗目的。同时,对需要通过手术干预的患者,需进行手术彻底清除术,持续冲洗术与中药合理应用治疗,全方位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外用药物不但对急、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痈疽疮疡的治疗效果也较显著,如:复方黄柏液、复方三七丹纱条、骨炎酒洗剂、祛腐生肌散、白六四丹、红六四丹、生肌玉红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