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间背神经卡压症病变多位于一些特定解剖部位,骨--纤维管,或无弹性的肌肉纤维缘、腱弓等神经通道关键卡压点,该处受压神经难以回避、缓冲。其病因可归纳成三大类:
1、管内压迫:腱鞘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慢性损伤性炎症。
2、管外压迫:骨疣、骨与关键损伤、韧带损伤。
3、全身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粘液水肿、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Reynaud病、妊娠等可合并神经卡压征。
神经卡压病变的致伤因素为神经缺血和机械性损害。急性短期的压迫可使神经缺血,受压轴索轴浆流受阻,缺氧,水肿。压迫严重持久可使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变化,甚至远端轴索崩解,髓鞘发生Waller变性。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内神经纤维在机械刺激下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并加重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但一般病理变化都在Seddon机能性麻痹阶段和Sunderland5级分类的第1、2级。大部分为可逆性损害。
骨间背神经卡压征患者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内神经纤维在机械刺激下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并加重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
以下为骨间背神经卡压症的具体临床表现:
1、肌萎缩
确诊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的患者,常常有前臂伸肌群的萎缩。
2、局部压痛
压痛常常局限在肱骨外上髁下方2~4cm处,即为卡压的骨间后神经处,外上髁亦可能同时有压痛。检查时应作双侧检查,比较两侧相同解剖位置对按压的反应。因该处正常人压之亦感酸胀。
3、诱发痛
伸肘时的抗阻力旋后,可诱发疼痛。因旋前时旋后肌被拉长,而抗阻力旋后,旋后肌在拉长的情况下收缩对骨间神经压迫加重,而伸腕短肌的腱性缘在前臂旋后时亦强力收缩加强对神经的压迫。伸肘位、腕平伸、抗阻力伸中指,可诱发肘外侧痛,此为中指试验。主要是诱发只在第三掌骨基底部的伸腕短肌强力收缩,刺激骨间背神经而引起肘外侧疼痛。
4、甩水试验
屈腕位,反复旋转前臂,像甩掉手部所沾的水,亦可诱发疼痛。实为牵拉旋后肌和桡侧伸腕短肌,而对骨间后神经产生压迫。
5、局部肿块
少数纤瘦的患者肌肉萎缩,可予Frohse弓处扪到条索状肿块,块有压痛。
6、伸指伸拇障碍
晚期患者可出现拇指不能伸、不能桡侧外展,2~5指掌关节不能伸。
骨间背神经卡压症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以下方式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一、全身调整
1、良好的睡眠,身体得到足够休息
2、饮食: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
3、学习一些轻松呼吸法,缓解压力
4、全身的锻炼,提高整个身体状态
二、工作姿势:正确的使用电脑姿势
三、颈及前臂肌群的锻炼:可作练功十八法医疗保健操,前六节,加上前臂伸展运动,增强上肢及颈臂肌群的弹性
骨间背神经卡压症的临床检查方法有以下两种:
1、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检查
肌电图示伸拇、伸指肌纤颤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和拇长伸肌腱断裂、高位桡神经损伤或受压综合征相鉴别。桡神经的高位受压可能发生在臂腋角处受到背阔肌和大圆肌的腱性压迫或上臂中部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压迫,其表现主要为腕下垂、不能伸拇、伸指并伴有感觉障碍。
骨间背神经卡压症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患者需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
骨间背神经卡压症在临床发现,神经在走行路线上若出现单一嵌压则很少出现症状,出现症状亦很快治好,但若出现两侧嵌压则症状很明显且不易根治,需要治疗两处的嵌压。顽固性肘痛病人,常伴有颈部神经受压,如果能同时治疗及锻炼颈部肌群及前臂肌群,使之更有弹性、更柔软,则对病人有好处。
1、颈中线按摩
右手食、中、无名指从枕部正中线第二颈椎棘突处(鼓起处)向下按摩,弹拨到第七颈椎棘突,上下10次,要以酸胀为度。机理:按摩弹拨项韧带及棘上韧带,增强其软弱性,减少对脊神经后支的刺激。
2、颈项争力
吸气,向左转头到极限再轻拉一下,回复中位。吸气,向右转头到极限再轻拉一下,回复中位。吸气,向上仰头到极限再轻拉一下,回复中位。吸气,向下低头,下颚碰到胸骨再轻拉一下,回复中位。
3、前臂伸展运动
平屈前臂伸展:手臂平举向前,然后手掌下弯朝向身体,用另一只手扶住掌指关节,轻轻把手往下压,数到10再放开。平屈握拳,前臂伸展:手臂平举向前,手握起拳,用另一只手扶压在掌指关节,轻轻把拳头往下压,数到10再放开。此锻炼伸展前臂伸肌群,增强其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