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正确用药要注意十一点 儿童用药禁忌大全
相关企业: 妙正医药俗话说,药三分毒。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众所周知,大多数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必须通过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然而,对于3岁以前的儿童来说,各种器官的功能仍然需要改进。可以想象,用药不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给孩子用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剂量,也容易产生耐药性,过量的剂量会增加不良反应,甚至使儿童中毒。
儿童通常比成年人更快地吸收、循环和排泄药物。此外,不同年龄组织器官的发育分化程度不同,儿童的生化反应也不同于成人。因此,家长应该更加注意剂量。比如孩子对吗啡很敏感,所以3岁前的孩子不要用。此外,儿童在使用酸性、碱性和利尿剂等药物时,比成人更容易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但儿童对催眠药、强心苷、磺胺药、抗生素、抗痉挛药、激素等的耐受性较大。
在考虑剂量时,还应考虑不同的给药方式,并调整剂量。例如,肛门给药的剂量通常是口服给药的两倍;皮下注射是口服给药的1/2。如果是静脉给药,剂量也可以酌情减少。
有些父母渴望越来越渴望,认为只要孩子吃得更多,孩子就会好得更快,增加剂量会导致中毒。儿童的剂量通常根据年龄或公斤体重计算。如果儿童发育不良,比同龄儿童瘦得多,剂量应酌情减少;如果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明显超过同龄儿童,医生可以决定适当增加剂量。
不仅要严格掌握治疗药物的剂量,还要严格掌握一些药物"保健药"也不能滥用。有些父母长期给孩子大量的鱼肝油,导致积累中毒。
2. 因此,用药时间也不同。例如,有些药物需要4小时一次,如果超过4小时,体内的有效浓度就会下降,治疗也不会得到保证。特别是在使用一些抗生素时,体内有效浓度的下降也会给病原微生物喘息的机会,容易使疾病反复或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有些药物不需要连续服用,只使用一次或两次,如止痛剂。有些药物应空腹服用,如虫药;有些药物饭前服用,如苦味健胃药;有些药物睡前服用镇静药;有些药物饭后服用,如刺激胃的药物。
3. 贵重药和新药不一定是好药。父母自然会焦虑。许多父母希望医生在孩子生病后给孩子开一些药"好药"。父母带孩子去看医生后,一划价,看不到多少钱,便折回去找医生换些好的。医生说阿苯退烧好。他说,只有这笔钱,肯定不好。医生别无选择,只能给他换一种进口退烧药和中药克比奇,这位家长可以放心地把孩子带回家。事实上,治疗效果与价格不成正比,便宜,对症是好药,如果不对症,或者即使对症也不一定比便宜药好。
新药等于好药的想法也不准确。老药经过长期测试确实有效,人们也知道它的不良反应。医生不熟悉新药的性质,对新药的不良反应也知之甚少。例如,当四环素抗生素出现时,由于其广泛的抗菌谱和明显的疗效,它被广泛应用于儿科。直到几年后,许多美丽的女孩在街上露出灰牙,四环素才在儿科停止使用。
4. 不要经常吃小药"小药"。所谓小药,通常是牛黄镇惊丸、抱龙丸、回春丹、宝锭等儿科中成药。父母给孩子用小药的原因是认为小药安全,可以预防疾病。但事实上,这些药物有多强烈。有苦寒药;有 "香窜"冰麝;朱砂等等。因此,古代医生指出:"牙齿嫩小,不耐受伤。不要尝针灸汤丸"。
5. 不要给孩子"进补""保健药"、 "补剂",如多种维生素制剂、微量元素制剂;"脑黄金"、"助长乐"甚至参、茸龟等。对孩子来说,最好的"补品"就是饮食,"补药"服用不当会导致儿童不耐受,如流鼻血。有些儿童长期服用锌制剂,导致缺铁性贫血;有些儿童服用锌制剂"补品"性早熟;有的孩子大量使用;"脑黄金"后来引起凝血障碍 ……年轻的父母应该引以为鉴。
6. 给药方式。口服是最常见的给药方法,如儿童无消化道不适等影响儿童口服的因素,可口服应口服。如口服不便,可考虑肛门给药或注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生病需要打针才能快速好转是不准确的。注射不仅疼痛,还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此,医生应根据孩子的情况决定如何给药。 有些口服药物,如肠溶衣、控释片等,不能压碎后再给孩子服用,用药时要注意。如果吞咽,含片不会有相应的效果;糖浆应摇匀后服用。
7. 不要自己用药。小伤小病使用方便。然而,当孩子生病时,一些父母只根据他们对药物知之甚少的知识给孩子用药,而不知道孩子患了什么病。这是非常危险的。除了引起不良反应外,还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此外,家庭自备药品存在失效、储存不当等因素。 8. 不要"要求"医生开药,但有些家长经常要求医生从广告上学的知识给孩子开药。有时医生不得不妥协,按照父母的意愿给孩子开药,治疗效果可能会降低。孩子们经常使用不必要的药物。例如,许多父母要求医生在孩子发烧时使用抗生素。为了让父母放心,医生不得不开一些不必要的药。这是因为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发烧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的发烧是有规律的,只有在发烧一段时间后才会下降。使用抗生素不能使发烧。抗生素一般不需要使用,除非有合并感染或预防并发症。
9. 如果父母给孩子买药,一定要去正确的地方买药,防止假冒伪劣。
10.家里的药一定要放好,不要让孩子误服。
11.给孩子喂药要注意方法,千万不要捏鼻子硬灌,以免呛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