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癌症进口特效药 进口药为何独霸江湖
相关企业: 妙正医药为什么进口药物主宰江湖?
最近,一位海归博士参加了几次有影响力的医学论坛。他发现,在会议上,中国没有独立开展的大型临床研究,也没有由外国制药公司赞助的会议,也没有会议推广中国独立开发的新药。他呼吁中国保护国内创新药物,如保护大熊猫,否则国内创新药物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中国批准了40多种化学新药。但绝大多数已经奄奄一息,根本无法与外资药抗衡。如今,在慢性病领域,外资药品长期直接进入,几乎垄断了市场。中国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基本被破坏,创新动力越来越弱。绝大多数企业只能靠仿制药生存。从长远来看,一旦进口药物主宰江湖,中国人将不得不吃东西"天价药"。
那为什么国产创新药呢?"长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例如,一些创新药物的审批时间过长,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一些创新药物诞生后不久,就会出现许多类似的仿制药,知识产权无法保护;有些不能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市场无法打开,最终被拖垮。事实上,专利期是创新药物的生命。一般来说,新药发明专利期为20年,从研发到生产往往需要10多年。如果不能尽快进入医疗保险目录,专利期基本已经过去,直到市场开放。新药研发投资高,风险大,周期长。如果不能尽快获得利润回报,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因此,国产创新药大多难逃"科研成功,市场失败"的命运。
更重要的是,中国制药公司和外国制药公司不能享受同样的东西"国民待遇"。专利期内的进口药品可以定价很高;专利期后的进口药品仍然是所谓的"原研药"在名义上,继续保持高价,有的甚至高于国外价格,仍然可以进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与此同时,我国在药品招标中,将"原研药"作为一个单独的质量水平,它没有竞争对手,价格得到保护。实行医院采购药品"一品两规"政策实际上是进口药和国产药。就这样,国产药低价战斗,进口药坐收渔利。享受进口药"超国民待遇",利润和营销费用远远超过国产药品,销量一路攀升。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中国制药公司很难有实力开发新药。
事实上,中外制药公司不能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违反市场经济规则。从短期来看,这种做法似乎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但从长远来看,它不利于整个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只有创造一种公平"游戏规则",只有使企业合理有序地竞争,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活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13亿。医改的紧迫课题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财力维护大多数人的健康。目前群众看病贵的呼声很强,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药价高,尤其是进口药品。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改变不合理的药品政策,为中外制药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只有这样,中国的创新药才能脱颖而出,人民才能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