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乙型肝炎?药物治疗乙肝的主要注意事项
相关企业: 妙正医药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病,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传染病之一。它的难治性和强烈的恶变性使得知道患有乙型肝炎的朋友感到恐慌。那么如何治疗乙型肝炎呢?专家表示,乙型肝炎治疗不相信广告、民间处方等,错误的治疗不不会发挥任何治疗效果,而且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经过7年对肝病患者的跟踪调查,发现肝癌发病率在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达到11.2%(年发病率3.4%);但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癌发病率仅为2.3%(年发生率0.8%)。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公认的对抗乙肝的“法宝”。从临床上看,患者本人往往成为征服乙肝的最大绊脚石。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对症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有些病人转氨酶升高,医生会开一些降转氨酶药,有黄疸给一些治疗黄疸的药,但最重要的是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可以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少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有效减少和预防肝损失、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有人认为乙肝的治疗可以选择一种药物一直使用。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一种药物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疗效,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耐药性。耐药性是乙肝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严重临床问题。HBV对核苷苷(酸)类似物可导致病毒学反弹、生化学反弹、血清学复发等临床后果,加重肝病进展。此外,病毒耐药性也会影响后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耐药性发生后,应考虑使用强力抗病毒药物或联合治疗,即换用或加用另一种抗病毒药物。临床上,加药疗效较好,但会增加治疗成本,如果经济上不允许,也可以换用其它抗病毒药物。在核苷类似物初治患者中,可以使用高耐药基因屏障、耐药性不交叉的抗病毒药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HBV延迟耐药性,降低耐药性。
药物不能相信偏方远离肝脏有副作用
一些肝炎患者渴望治疗,往往相信虚假宣传,服用各种自制中药制剂;有些长期服用民间处方、处方检查,有些药物不符合适应症,严格使用;有些重复使用所谓的肝药物;有些误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不选择随意使用。在这些混乱、复杂药物形成化学反应的影响下,肝脏中毒越来越严重,肝损伤越来越严重。
专家提醒,乙型肝炎患者不应盲目听一些所谓的民间处方、秘密处方和虚假广告,停止用药和换药,因为这会延误治疗时间,严重的病例也可能加重病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可适当选择抗炎保肝药物,但不应同时使用多种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增加肝脏负担,造成不良影响。
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方式不同。有些药物对肝脏有直接的毒副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整体结构;有些药物作为抗原,通过抗原和抗体反应破坏肝细胞。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应避免服用以下对肝脏有害的药物:抗生素等化疗药物(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抗肿瘤药物(如丝力霉素、更生霉素等)、抗寄生虫药物(氯喹、硝酸氰胺等)、中枢抑制药和抗痛药(氯仿、三氯乙烯等)、抗抑郁药(异丙肼、阿米替林等)、激素及相关药物(甲基睾酮等)。
可见很多人对乙肝治疗有很多误解。只有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