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青年人觉得应自我回馈父母。今年28岁的姚晓梅坚定地对记者说:“我不会把我妈送养老院的。”目前家庭经济独挑大梁的姚晓梅,上有花甲独居母亲,下有三岁童儿,老公目前无任何收入。尽管买房、教育的压力很大,姚晓梅再三强调一定要亲力亲为。 或许正因为觉察到为子女带来负担,很多老年人大多选择自己照料自己,尽量不为儿女添麻烦。63 岁的退休工人佟阿姨告诉记者,女儿结婚搬走后,自己一个人还是真的挺寂寞。“以前女儿下班回家,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还是挺热闹的。现在家里就我和老伴,总觉得挺没意思的。”在她看来,只有生活无法自理,为儿女带来负担了,才会考虑去养老院养老。类似佟阿姨这样想法的老人为数不少。 解决之道
传统观念要与时俱进,机构养老或是最适合的一种解决办法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孝文化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陈文广建议,“对于广州乃至全国的老年人来说,进入养老院的老人一般都是在75岁以上,老人身体不健康,子女也没有条件和能力脱产天天照顾父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女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或是最适合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涉及是否孝顺问题。”
来自泰康之家·粤园养老社区的郑伯伯向记者感叹道:“泰康粤园是我的专职儿子,我自己的儿子忙工作,忙小家庭,是兼职儿子。”郑伯伯说,“请保姆价钱不便宜还不放心,儿女们则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孙辈,照顾老人只能是‘兼职’。”而今年76 岁的林阿姨已入住养老社区半年了,一开始她也对养老社区有所排斥,但接触后才对养老社区改观。“唱歌、跳舞、晨练,很多活动,同时还有专人护理,我才放下心来。”
实际上老人都是希望自己生活的更愉快、健康、长寿,在泰康养老社区,他们感受到了期待的生活状态。子女把父母送进优秀的养老社区,不该担忧不孝,而是应该骄傲、自豪,就像把孩子送到一流的学校去读书那种自豪和满足。这也再次印证了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的话,他说养老社区改变的是人们年老凑合的生活状态。要让老人生活有品质,讲究不将就,富裕而优雅,这就是我们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困境二 父母的健康问题,成为最大压力来源 陈文广认为,社会模式、人口结构、家庭结构三大块是影响家庭模式的关键。“老年人没有社保或社保很低、出现需要护理、失独等情况才是城镇青年最大的压力来源。” 网友“Zhao_Yee”说,老公的外婆中风后,生活已不能自理,公公婆婆年岁已大,更无法承担照顾外婆的任务。在广州中大布匹市场从事丝绸生意的王栋负责在华北地区的业务,经常需要出差。太太卓婷刚生完二胎,现在家做小本电商生意,照顾两个孩子。王栋说,目前双方父母的身体都还不错,不需要自己与太太过于照顾,但他对双方父母的健康问题是最担心的。 解决之道 医疗与养老的创新模式,提供新的选择
据2016 年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民调分析结果显示, 近80% 的受访者最希望入住“有医生看病又能养老的机构”。位于广州萝岗的泰康之家·粤园于今年1 月18 日开业运营,通过“一个社区,一家医院”的方式,把医疗和养老做到了有机的深度结合。 开业以来,社区医疗中心已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种疾病的就诊服务,集中在老年人高风险的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高品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7月27日,泰康之家粤园门诊部正式获得医疗保险服务定点资质。7月31日,泰康之家·粤园养老社区正式被评为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首批协议定点服务机构。作为医保及长期护理险定点机构,粤园可以有效减轻社区在住长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为长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医疗保障。 在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 刘挺军看来,医养融合养老社区的发展,是通过调整医疗保健机构内部结构的分工,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这种转变可以使得大型医院专注于做危急重症,而把大量的慢性病日常护理分散给专科医生、后端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和养老机构,这样既可以降低社会的整体医疗开支,使综合医院的床位周转率大幅度提升,也可以让老人在家庭化、人性化的环境中获得高品质医疗服务。” (来源:广州青年报《“80、90 后”如何面对父母养老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