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严重的肛裂的,绝大多数是没有及时进行治疗而导致的。肛裂没有及时治疗,病菌会从破损的部位进入身体,影响肛门周围的肌腱细胞,还会导致有缺血的情况。对于严重的肛裂,应该及时送院治疗,避免大出血的情况出现。
解剖因素(30%):
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着于肛管两侧,因此肛管前部和后部不如两侧坚强,容易损伤;肛管和直肠形成肛管直肠角,使肛管后部承受粪便压力大等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外伤 (12%):
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有人报道,便秘致肛裂占14%~24%,但是便秘也可能是肛裂的后果,是由于病人惧怕排便所致,此外,产伤也可致肛裂,约占3%~9%,腹泻时频繁排便,肛管敏感紧缩也易损伤,反复损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
感染(15%):
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溃疡;肛管损伤后亦难愈合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主要是损伤合并感染所致,感染时炎性细胞可以释放溶胶原酶,阻止上皮组织再生与延伸。
缺血 (10%):
近期有人提出肛管后正中线缺血是肛裂好发于该处的原因,因为肛管远端是由直肠下动脉供应,该血管穿越坐骨直肠窝,分出小支经肛管括约肌至黏膜,但多数后联合处缺乏直肠下动脉分支(占85%),从毛细血管形态学研究也提示后正中线处内括约肌内部的毛细血管较稀疏,有人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肛管后联合处的血流较其他象限处为少,以上都说明缺血确是慢性肛裂发病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