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

中医怎么理解高血压

中医通常将高血压理解为“眩晕”、“头痛”等范畴,认为其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导致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

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常见的有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头痛眩晕;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痰湿内阻,表现为胸闷、肢体困重等。不同体质和病因,中医会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疏肝解郁、滋阴降火、化痰祛湿等。

对于高血压患者,日常应注重饮食调理,避免高盐高脂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若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