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黏膜下囊肿是指发生在鼻窦黏膜下层的囊性病变,囊内通常充满液体。这类囊肿多位于上颌窦、筛窦等鼻窦区域,属于常见的良性病变,可能与慢性炎症或腺体分泌物潴留有关。
副鼻窦黏膜下囊肿形成于鼻窦黏膜下层,囊壁由黏膜上皮或纤维组织构成。上颌窦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其次是筛窦。囊肿通常单发,体积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黏膜腺体导管阻塞是主要原因,腺体分泌物无法排出逐渐积聚形成囊肿。此外,慢性鼻窦炎引起的黏膜反复水肿、增生也可能诱发囊肿形成。过敏或解剖异常导致的分泌物引流不畅可促进病情发展。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囊肿增大可能出现鼻塞、面部压迫感或头痛。若囊肿继发感染,可能引发鼻窦炎急性发作,出现脓涕、发热等症状。巨大囊肿可能压迫眼眶导致视力改变。
鼻窦CT扫描是首选检查,能清晰显示囊肿位置、大小及骨质改变情况。MRI有助于区分囊肿内容物性质,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结构。需与鼻息肉、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无症状的小囊肿通常无需处理,建议定期复查观察。体积较大或引起明显症状者,可在鼻内镜下进行微创手术切除。合并感染时需先控制炎症,必要时配合黏液促排剂改善引流。
若检查发现副鼻窦黏膜下囊肿,建议耳鼻喉科定期随访。出现持续性鼻部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干预。日常注意避免鼻腔刺激,保持鼻窦引流通畅有助于预防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