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线是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交界处的一条锯齿状环形分界线。其由肛瓣和肛柱下端共同构成,因形态呈锯齿状而得名,是黏膜和皮肤的分界标志。
齿状线在解剖学和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线上方为直肠黏膜,表面覆盖单层柱状上皮,受自主神经支配;线下方为肛管皮肤,覆盖复层扁平上皮,受脊神经支配。此处是痔疮分类的解剖学依据,内痔位于齿状线上方,外痔位于下方。齿状线附近的血液供应来自直肠上动脉和肛动脉,静脉回流分别注入门静脉系统和腔静脉系统。
由于齿状线区域神经分布密集,该部位的病变常伴有明显疼痛。在肛肠手术中需特别注意保护该解剖结构,避免损伤过度导致术后肛门感觉异常或排便功能障碍。日常出现肛门出血、肿物脱出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是否与齿状线区域病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