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可能对女性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如感染、出血、内分泌紊乱等。虽然该方法相对安全,但仍需严格遵循医嘱以减少风险。
1、感染风险
药物流产后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子宫内膜存在创面,若未注意外阴清洁或过早同房,可能导致细菌上行感染。感染可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表现为腹痛、发热、分泌物异味,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疗。
2、出血过多
药物流产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不良或妊娠组织残留,引起阴道出血量多或持续时间长。若出血超过2周或伴有头晕乏力,需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行清宫术止血,并配合益母草颗粒、葆宫止血颗粒等药物促进宫缩。
3、内分泌紊乱
流产药物会干扰体内孕激素水平,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推迟、经量增多或减少。通常1-2个月经周期后可自行恢复,若持续异常可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激素药物调节。
4、药物副作用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流产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乏力等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反应。这些症状多为暂时性,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严重呕吐或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5、残留组织风险
约5%-10%的药物流产可能发生不全流产,导致妊娠物残留。残留组织可能引发持续性出血或感染,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后行清宫术,术后可配合新生化颗粒、血府逐瘀胶囊等中成药促进恢复。
药物流产后应卧床休息1-2周,避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流产后需加强营养摄入,定期复查HCG及超声,确保流产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