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憋尿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膀胱功能受损、肾脏损伤等问题,需及时纠正不良习惯。长期憋尿会导致尿液滞留,增加泌尿系统负担,严重时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1、尿路感染
憋尿时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并逆行至尿道或膀胱,引发尿道炎、膀胱炎等。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严重时感染可能上行至肾脏。
2、膀胱功能受损
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平滑肌过度拉伸,影响其正常收缩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膀胱壁纤维化,导致膀胱容量减少或出现尿潴留,表现为排尿困难、尿不尽感。
3、肾脏损伤
膀胱压力过高时可能出现尿液反流,带有细菌的尿液可能通过输尿管进入肾脏,引发肾盂肾炎。长期反复感染可能造成肾实质损伤,甚至影响肾功能。
4、膀胱结石风险增加
尿液浓缩后矿物质易结晶沉积,长期滞留可能形成膀胱结石。结石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血尿、下腹疼痛,并加重尿路感染风险。
5、尿失禁可能性
长期憋尿可能影响膀胱神经敏感性,导致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协调性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突然强烈尿意后无法控制排尿。
建议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若已出现排尿疼痛、腰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确诊尿路感染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膀胱功能异常者可进行膀胱训练或生物反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