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肠镜

肠镜检查通常建议在出现便血、慢性腹泻、排便习惯改变、腹部包块或结直肠癌家族史等情况下进行。具体是否需要进行肠镜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1、便血或黑便

若出现鲜红色血便、黑便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肠道出血,需通过肠镜排查痔疮、肠道溃疡、息肉或结直肠肿瘤等疾病。持续出血可能伴随贫血、乏力等症状,肠镜能直观观察出血部位并取活检。

2、慢性腹泻或排便习惯改变

持续超过4周的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肠道肿瘤相关。若伴有消瘦、夜间腹泻等症状,更需及时检查。

3、腹部包块或影像学异常

腹部触诊或CT等检查发现肠道占位性病变时,肠镜可直接观察病变形态并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是否为良性息肉、恶性肿瘤或肠道憩室等。

4、高危人群筛查

40岁以上人群若存在结直肠癌家族史、长期吸烟、肥胖等高危因素,建议定期肠镜筛查。对于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需提前并增加检查频率。

若存在上述情况,建议尽早就诊消化内科。肠镜检查前需按要求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通常可自行缓解。具体检查时机和频率应遵循医生指导,避免因延误而影响疾病诊治。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