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疹怎么引起的

小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其发病原因与病毒感染、免疫系统不成熟以及密切接触传播等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

人类疱疹病毒6型是引起小儿急疹的主要病原体,其次是7型。这类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进入婴幼儿体内后潜伏在淋巴组织和唾液腺,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大量复制引发高热。

2、免疫系统不成熟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母体抗体逐渐消失后,对新型病毒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初次感染时免疫应答可能延迟,导致病毒快速增殖后突然释放入血,引发特征性的热退疹出现现象。

3、密切接触传播

家庭成员或照护者中的隐性感染者可通过亲吻、共用餐具等方式传播病毒。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特别是在病毒活跃的春秋季节更易传播。

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在发热3-5天后体温骤降,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若出现持续高热惊厥、嗜睡或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到儿科就诊进行血常规和病毒学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并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治疗。日常需加强婴幼儿营养,注意居室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