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通常分为5期,不同分期的症状表现和肾功能损害程度存在差异。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水肿、尿量异常、贫血等表现。及时诊断并控制血糖、血压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糖尿病肾病1期以肾小球高滤过为特征,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但无蛋白尿或仅有短暂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需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发现异常。此阶段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逆转肾脏损伤。2期表现为间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在运动或血糖控制不佳时暂时升高,常规尿检可能显示阴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压轻度升高,但肾功能指标基本正常。
3期进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30-300mg/24h。此期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结构改变,约半数患者伴随高血压,可能出现下肢轻度水肿。4期发展为显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超过300mg/24h,尿常规可检测出蛋白阳性。患者常伴有明显水肿、低蛋白血症,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5期即终末期肾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²,出现严重水肿、尿量减少、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尿毒症症状,常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确诊糖尿病肾病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