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福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

心肌缺血可能是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的,需及时明确病因并治疗。

1、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影响心肌供血。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会加速斑块形成。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活动后加重。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必要时行介入支架术。

2、心肌耗氧量增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甲亢等病理状态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需氧量超过供氧能力。即使冠状动脉正常,也可能因供需失衡引发一过性缺血,表现为心悸、气短。治疗需避免诱因,急性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长期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降低心肌耗氧。

3、冠状动脉痉挛

吸烟、寒冷刺激或精神压力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短暂性收缩,导致血流中断。痉挛多发生于夜间或清晨,可引发静息性胸痛,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患者需戒烟、避免寒冷刺激,急性期使用硝酸甘油喷雾剂缓解症状,长期可服用地尔硫䓬缓释胶囊等钙通道阻滞剂预防复发。

若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立即就诊心血管内科,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或心脏负荷试验明确诊断。日常需低脂饮食、适度运动,监测血压、血脂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