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急救处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防治等,需根据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选择方案。患者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处理。
1、急救处理
若因外伤导致骨盆骨折,需立即制动并拨打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可能使用骨盆固定带或三角巾临时固定,减少搬动造成的二次损伤。若存在开放性伤口或出血,需及时止血并包扎。同时需监测生命体征,排除内脏损伤或大出血等危急情况。
2、保守治疗
对于稳定性骨折且无明显移位的情况,通常选择卧床休息4-6周,使用骨盆束缚带固定。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止痛药。卧床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下肢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3、手术治疗
不稳定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如使用钢板、螺钉等器械固定骨折端。若存在髋臼骨折伴关节面塌陷,可能需进行骨移植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需预防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4、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肌肉等长收缩训练,6周后逐步过渡到坐位平衡、站立负重训练。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时需避免患侧过早承重,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
5、并发症防治
长期卧床者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出现排尿困难需留置导尿管,定期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饮食需加强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如牛奶、鱼肉等,必要时补充碳酸钙D3片促进骨愈合。
盆骨骨折后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坐起时应保持髋关节屈曲小于90度。若出现下肢肿胀加剧、感觉异常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康复期间需按医嘱定期进行CT或MRI检查,评估骨折愈合及软组织恢复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