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多壮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造血组织增生减低。该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药物损伤、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异常等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需通过血常规及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涉及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不足。遗传因素如Fanconi贫血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某些化疗药物、抗生素及杀虫剂也可能损伤骨髓。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可能触发免疫异常,进而攻击自身造血细胞。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出血表现,以及发热、感染等白细胞减少相关并发症。诊断时需结合血常规显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活检提示造血细胞显著减少且脂肪组织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尽早就医,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包括免疫抑制剂、造血生长因子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感染,防止外伤出血,并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可能损伤骨髓的药物。定期监测血常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