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原因主要包括铁缺乏、失血过多、红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以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铁缺乏
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当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需求增加时,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补充铁剂。
2、失血过多
急性外伤、消化道出血或女性月经量过多等情况可能引发失血性贫血。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铁储备逐渐耗尽,进而加重贫血程度。需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如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需要内镜下止血。
3、红细胞生成不足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于长期素食者或吸收障碍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可能需要使用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4、红细胞破坏过多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溶血性疾病会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5、慢性疾病
慢性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疾病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缩短红细胞寿命。这类贫血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肾性贫血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改善症状。
当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铁代谢、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自行服用补血药物,特别是确诊前盲目补铁可能延误某些类型贫血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