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崛圣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

抢救时发生心跳骤停怎么办?

心跳骤停的抢救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治疗、高级生命支持及病因治疗,同时需快速识别并处理原发疾病。抢救过程中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恢复有效循环和呼吸功能,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1、心肺复苏

一旦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抢救时应确保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持续按压至专业救援到达。

2、电除颤

在获取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后需立即分析心律,若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应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前提下尽快给予200J双向波电击除颤。每次除颤后需立即恢复按压,2分钟后再评估心律变化。

3、药物治疗

建立静脉通道后,首剂肾上腺素1mg应每3-5分钟静脉推注,难治性室颤可加用胺碘酮300mg静脉注射。存在严重酸中毒时需给予碳酸氢钠,高钾血症患者需使用钙剂拮抗。给药时应选择中心静脉或肘前静脉通路。

4、高级生命支持

在基础生命支持同时需行气管插管建立高级气道,插管后改为持续胸外按压与8-10次/分钟机械通气。建立有创血压监测,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低体温患者实施复温治疗。

5、病因治疗

在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同时,需快速识别并处理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可逆诱因。急性心梗患者需在自主循环恢复后90分钟内进行冠脉介入,中毒患者需使用特效解毒剂,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

抢救过程中需保持团队协作,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以保证按压质量。自主循环恢复后仍需维持目标体温管理,密切监测神经功能。所有抢救措施均需在持续心电监护下进行,并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具备重症监护条件的医疗机构。家属沟通时需如实告知病情变化及预后情况。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