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消除诱因、提高免疫力、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规范疗程,避免复发。
1、抗真菌药物治疗
局部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乳膏、制霉素阴道泡腾片等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抑制真菌繁殖。全身性感染或反复发作时,需口服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系统性抗真菌药物,疗程通常持续2-4周,严重感染可能延长至数月。
2、消除诱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需调整用药方案。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0mmol/L、餐后2小时≤10.0mmol/L。女性应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衣,保持外阴干燥。免疫力低下者需排查HIV感染等基础疾病。
3、提高免疫力
每日保证7-9小时优质睡眠,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每日食用鸡蛋1-2个、牛奶300ml。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胸腺肽肠溶片、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4、物理治疗
口腔念珠菌感染可采用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每日3-4次。皮肤皱褶处感染可配合使用红外线照射,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干燥。顽固性阴道炎可辅以激光治疗,通过热效应破坏真菌生存环境。
5、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极少数出现组织坏死的侵袭性念珠菌病,如肝脾念珠菌病合并脓肿形成时,需在抗真菌治疗基础上进行病灶清除术。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通常无需手术干预。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完成整个疗程。建议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真菌培养复查,两次检测阴性可判定临床治愈。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