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治疗、对因治疗等方法快速缓解。若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需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1、物理降温
适用于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的患者,常用冷毛巾敷额头、温水擦浴全身大血管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方式促进散热。婴幼儿还可选择退热贴,但需避开眼周及皮肤破损部位。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栓等解热镇痛药。儿童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孕妇慎用相关药物。
3、补液治疗
发热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适量饮用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可预防脱水。若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症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4、对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常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结核、风湿免疫性疾病等需专科治疗。
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退,或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用药前需明确过敏史,儿童及老年人使用退热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重复用药导致肝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