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治疗药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类型选择,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等。具体用药方案需结合个体差异调整。
1.外用糖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是湿疹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手段,轻中度湿疹可选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中重度可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需注意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应选择弱效制剂,并严格遵循疗程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涂抹。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眼周等敏感部位,以及激素抵抗型湿疹。这类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减少炎症反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间歇性维持治疗。
3.口服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缓解瘙痒症状,对于伴有过敏性鼻炎或荨麻疹的患者效果更明显。
4.免疫抑制剂
重度顽固性湿疹可考虑短期系统应用环孢素软胶囊、甲氨蝶呤片,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及血液指标。
5.生物制剂
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特应性湿疹,通过靶向抑制IL-4和IL-13细胞因子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湿疹患者应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混合使用多种药膏。日常需穿着纯棉衣物,沐浴水温控制在32-37℃,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若出现渗液、脓疱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排查感染可能。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建议每2-4周复诊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