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肠套叠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肠套叠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肠套叠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病毒感染、肠道解剖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可通过空气灌肠、水压灌肠、手术治疗等方法解决。婴幼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成人则多与肠道器质性疾病相关,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一、原因

1、肠道蠕动异常

肠道节律性蠕动紊乱可能导致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形成肠套叠。婴幼儿因肠道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可能伴随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等症状。此时需尽快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2、病毒感染

腺病毒等肠道感染可能引起肠壁淋巴组织增生,形成套叠起点。此类患者常先出现发热、腹泻等前驱症状,继而发生肠套叠。治疗时需在复位后积极控制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

3、肠道解剖因素

回盲部游离度大、肠系膜过长等先天因素可能增加套叠风险。婴幼儿回盲部固定不完善,约95%的病例发生在回盲部。此类结构异常导致的复发性肠套叠,可能需手术固定处理。

二、解决方法

1、空气灌肠复位

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通过肛门注入气体逐步加压,使套入肠管退回原位。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无肠坏死体征的患儿,成功率可达80%-90%。复位后需留院观察是否复发。

2、水压灌肠治疗

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肠复位,较空气灌肠更适用于低位肠套叠。水压可更均匀作用于肠壁,但需严格控制压力避免肠穿孔。治疗后需超声确认复位成功。

3、手术治疗

开腹或腹腔镜下手法复位适用于灌肠失败或出现腹膜炎体征者。成人肠套叠多需手术探查,切除肿瘤、息肉等诱发因素。术后需禁食直至肠功能恢复,并处理原发疾病。

出现阵发性腹痛、血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发病24小时内就诊可提高非手术复位成功率。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禁食,复位后逐步恢复饮食。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返院处理。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