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ACE抑制剂需注意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干咳、低血压、高血钾、肾功能异常以及血管性水肿等。患者用药期间需遵医嘱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出现严重不适需立即就医。
1、干咳
ACE抑制剂会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导致该物质在呼吸道积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无痰干咳。这种咳嗽多发生于用药初期,夜间平卧时可能加重,通常停药1-4周后逐渐消失。
2、低血压
首次用药或剂量增加时,ACE抑制剂可能扩张血管过度引发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站立时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老年患者、联合使用利尿剂或存在血容量不足者更易发生,建议初始用药后保持坐位30分钟。
3、高血钾
该类药物会减少醛固酮分泌,抑制肾小管排钾,尤其在与保钾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联用时,可能引发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心率减慢等症状,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4、肾功能异常
ACE抑制剂可能引起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肌酐上升超过基线30%。肾动脉狭窄患者风险更高,用药初期需每1-2周检测肾功能,若肌酐持续升高需调整治疗方案。
5、血管性水肿
约0.1%-0.5%患者可能出现嘴唇、舌部或喉部突发肿胀,属于缓激肽蓄积引发的超敏反应。喉头水肿可导致窒息,属于急症需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停用药物。
患者应每3个月检测血钾、肌酐水平,服用期间避免高钾饮食。若出现声嘶、呼吸困难等血管性水肿征兆,或血钾>5.0mmol/L、肌酐升高>30%等情况,应及时联系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长期用药者不可自行增减剂量,需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