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飞鹏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骨科

肌肉压伤应如何处理

肌肉压伤后可通过停止活动、冷敷处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具体需根据损伤程度遵医嘱处理。日常需避免再次损伤,促进恢复。

1、停止活动

肌肉压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继续运动或使用受伤部位,防止加重肌肉损伤。建议保持受伤部位静止,适当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2、冷敷处理

急性期可进行局部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压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2~3小时重复一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渗出,缓解肿胀及疼痛。注意避免冻伤,冷敷时间不宜过长。

3、药物治疗

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若伴有明显肿胀,还可外用七叶皂苷钠凝胶、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药物改善循环。

4、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后可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帮助肌肉修复,缓解局部粘连。

5、手术治疗

若压伤导致肌肉完全断裂或伴随严重血肿,可能需手术清除血肿并缝合修复肌肉组织。术后需严格制动,配合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功能。

肌肉压伤后需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肿胀持续加重、皮肤青紫明显或出现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神经损伤。恢复期间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拉伸和力量训练,防止肌肉萎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