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

作者:养生小编  时间:2016-09-22 15:23:08  来源: 大众养生网

为了防止感染中毒性巨结肠,我们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比如说下面这些伤害身体的坏习惯就绝对不能要。

  中毒性巨结肠的中医辨证论治如下:

  1 脾胃虚弱 证候表现:溏泄,反复发作,食欲不振,腹痛肠鸣,腹胀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大便常挟有黏冻和少量脓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缓。

  证候分析: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腐熟、运化水谷。若后天受损,脾胃阳虚,水谷不化,水湿停积,下注大肠,以至大肠出现充血、水肿、溃疡。

  治法:补中健脾,和胃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本方有补气健脾,渗湿和胃的作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理气健脾化湿。 若久病不愈,中气下陷,久泄不止,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若脾胃虚衰,内有寒邪出现腹部冷痛、肢冷泄泻,采用桂枝人参汤加减,以温中散寒,夹湿者合平胃散,夹热者合香莲丸,阴寒内盛合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

  2大肠湿热 证候表现:病情较重,腹痛而泻,泻下如注,血便臭秽。或泻下水样便及脓血便,腹胀肠鸣,肛门灼热疼痛。或伴寒战,心烦不宁,口干不欲饮,纳呆不振,尿赤短少,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患者脾胃不足,脾运失司,水湿内停或湿阻困脾,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而致本证。湿热下移大肠,致传导功能失常,湿热互结,壅阻肠胃,气机不利,则腹痛腹泻;热重湿蕴,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脂膜腐蚀而便下,赤白粘冻甚血便随下;病急暴注下迫,见肛门灼痛,下利赤白粘冻或伴里急后重;湿热之邪损伤正气,伤在血分则便血,伤在气分则便脓,气血两伤,则脓血并见。湿为阴邪,其性粘腻,可兼有身重疲困,不思饮食等症。热盛津伤则口干,湿邪不去则口干不欲饮。泄泻津伤,化源不足则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乃湿热内盛之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本方重在清化肠中湿热,升清降浊止泻。方中葛根煨用,主以解肌退热,又能升清止泻;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燥湿降浊;甘草和中止痛。 发热较重者,加入银花、公英、柴胡;暑热侵犯,入六一散清热解暑,利湿止泻;如湿邪偏盛,胸胁痞满、渴不欲饮、苔白腻,应酌加藿香、佩兰、苍术、白蔻仁;湿热并重,发热、口渴喜冷饮,苔黄厚,则加金银花、白头翁、秦皮、马齿苋、生大黄等;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姜竹茹;大便下血可用当归、赤芍、赤小豆、秦皮等以养血祛湿,清热解毒,也可以槐花、地榆凉血止血,防风、炒荆芥清血中之风,或加三七粉、云南白药,以化瘀生新、散血止血,加白及粉以助生肌止血。

  3 热毒炽盛 证候表现:发病急速,壮热不退,口渴心烦,胸闷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剧烈,里急后重,利下脓血,紫红量大,或呈血水状,便次频频,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甚至昏迷痉厥。

  证候分析:毒热之势,性猛烈故病急骤。热结阳明,津液耗伤,则壮热口渴;热扰心神,为心烦不宁;热毒攻脾胃,故脘闷不适,恶心呕吐;热毒炽盛,气血瘀滞,肠腑壅塞,浊气不降,见腹痛窘迫,里急后重;热毒互结,耗伤气血,化为紫红脓血,或热伤络脉,暴注下迫,呈血水之状;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皆为热毒炽盛之证。若热毒内陷心营,蒙蔽神明,可见神昏谵语;热极生风,肝风内动,则见痉厥。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共奏清热凉血,解毒宁神之功。方中白头翁清热利湿,解血分之毒邪;合黄连、黄芩、黄柏、知母解毒凉血、活血;大黄导热下行,泄毒祛邪,荡激大肠之毒热;生石膏清泻气分之热邪。 如热毒两燔,播及营血,高热神昏谵语者,可服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2~3g,以清热泄毒,开窍醒神;若高热、抽搐痉厥者加用紫雪散2g,全蝎10g,钩藤15g,以清肝熄风镇静;如呕吐频繁,胃阴耗伤,舌红而干,应酌加西洋参12g,麦冬30g,石斛15g,养胃阴;屡呕不止,可投玉枢丹口服以和中止呕;下利无度,水食不入或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冷汗出,喘促者,乃毒热内闭,阳气外脱,急服独参汤或人参四逆汤浓煎顿服,以益气固脱。

  中成药治疗

  1 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口服,一日3次,每次1.2g。本品具有清热燥湿,健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内蕴证。

  2 参苓白术颗粒:开水冲服,一日三次,一次3g。本品具有益气健脾,和胃化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虚夹湿证。

中毒性巨结肠对于我们来说是需要预防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尽快的去医院进行治疗,越早发现,治愈的机会就越大,但是我们也不能自己麻木的自己用药治疗,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药企品牌推荐

查看更多>>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