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之正与邪

作者:养生专家  时间:2013-10-10 00:00:00  来源: 大众养生网

    中医发展到今天这样一种系统化医学,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深入性和广泛性都是相当的受人称赞的,其实结合中医的理论基础,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医是一种哲学和医学的结合,哲学指导医学,中医才发展光大,中医中的正与邪之说,就是中医基础之一。

                    

    在中医学中,正气的内涵是相当的广泛的,是人体结构,抗病性等一系列的对抗外部不良因素的力量的集合,正气旺盛的话,人体就会很健康,不容易得病的,因此来说,中医讲究培元固气,滋养正气,保证健康的。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泛而丰富,仅就发病机理而言,正气是指人体的形体结构、精微物质及其产生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康复能力.以及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调控能力之总称。

    正气又简称为“正”。中医发病学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即使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即起来抗邪,若正气强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浅易愈。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是正能胜邪的结果。当正气不足,或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时,邪正之间的力量对比表现为邪盛正衰,正气无力抗邪,感邪后又不能及时驱邪外出,更无力尽快修复病邪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及时调节紊乱的机能活动,于是发生疾病。

    中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而发病,这就突出了正气的弛弱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致病邪气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人体的正气充足,纵然有邪气的存在,也是不能伤人发病的,只有在正气不足,防御能力下降,或者邪气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御能力时,外邪才会乘虚侵袭而发病。因此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邪气简称为“邪”,又称为“虚邪”、病邪等,是对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中医学中的邪气,包括外感六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虫兽伤等。邪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所应用的法则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概括为扶正与祛邪两大法则。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虚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扶正不能忽视祛邪,因为祛邪能消除致病因素,故前人有“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之说。

    中医的正邪之说是一种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看待人体与外界的,以及本体的平衡性的学说,正盛于邪的话,人体就会变得康健,邪盛于正的话,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的,人体就会变得很糟糕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一些因素。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药企品牌推荐

查看更多>>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