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普通外科 >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简介

相关问答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

  国外资料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1% ,其病死率接近10%。国内目前尚无相关资料。临床实践中下消化道出血比上消化道出血少见,约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的30%。国外资料显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02%,病死率约为3.6%。下消化道出血多见于老年患者, 80岁老年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是20岁青年人的200倍以上。

【详情】

01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疾病 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还有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肉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等。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

  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门静脉炎或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病,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病变破裂。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脉瘤破入消化道。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6.全身性疾病在胃肠道表现出血

  (1)血液病: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友病等。

  (2)尿毒症。

  (3)结缔组织病:血管炎。

  (4)应激性溃疡:严重感染,手术,创伤,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某些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如脑血管意外,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心力衰竭等。

  (5)急性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二)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1.肛管疾病 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 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

  3.结肠疾病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

  4.小肠疾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02消化道出血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

  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耗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

  二、氮质血症 :可分为肠原性、肾性和肾前性氮质血症3种。

  三、发热 :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

  最严重的就是窒息,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表现为呕血、黑便,如果呕血在气管堵塞,就会发生窒息。

  消化道出血抽烟是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生的,建议最好戒除为好,目前是可以采取抗炎、止血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多喝水,忌辛辣刺激性、油腻、生硬的食物的慑入。

03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典型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在出血周围循环衰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按压甲床后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见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往往瘪陷。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加之老年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等老年基础病,虽出血量不大,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了死亡危险因素。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隐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被稀释到最大程度。如果病人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g以下,表示出血量大,在1200ml以上。大出血后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然而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五、尿素氮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如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而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1.5mg%)以下,而尿素氮>14.28mmol/L(40mg%),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在1000ml以上。

  六、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在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而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隐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隐血达2周。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

  1.反覆呕血、黑粪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致鲜红色血便。

  2.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3.在24h内经积极输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过迅速输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

  4.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04消化道出血应该如何预防

  1. 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

  2.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3. 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粘膜药物

  4. 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

  5. 经常喝牛奶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多因酸性胃液销蚀胃壁,损伤血管所致,为防止晚间胃酸分泌高峰期分泌过多胃酸,临睡时喝杯热牛奶,可保护胃黏膜并中和胃酸,并可有效地预防反复发作的胃出血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凡有出血倾向者,宜多吃含维生素c、维生素k食物,绿叶蔬菜中维生素中c含量很丰富,柑橘、柚子、番茄、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

  以上就是下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方法,其实很简单,都是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的习惯

05消化道出血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近年来道出血的临床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除沿用传统方法一-X线钡餐或久灌检查之外,内镜检查已普遍应用,在诊断基础上又发展了血治疗。

  (1)X线钡剂检查:仅适用于出血已停止和病情稳定的患者,其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阳性率不高。

  (2)内镜检查。

  (3)血管造影。

  (4)放射性核素显像:近年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法来发现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其方法是静脉注射99m锝胶体后作腹部扫描,以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可直到初步的定向作用。

06消化道出血病人的饮食宜忌

  不同时期的营养饮食

  1、出血期

  消化道大量出血,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时,应暂时禁食,迅速由静脉输液。严重休克时则应准备输血。

  少量出血,以进流质饮食为宜。条件许可时,应在短期内以牛奶为主要食物。牛奶能中和胃酸,有利于止血。流质饮食除牛奶外,还可用豆浆、米汤、藕粉等。

  2、恢复期

  一般在出血停止24小时后,方可开始给予少量的流质饮食,并密切观察有无再度出血。若情况稳定,由逐渐增加流质饮食数量,并酌情改为半流质饮食和软食,直至正常饮食,恢复期的流质饮食可参考本病宜忌食物部分所附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流质食物选择表。

  饮食调理

  经常喝牛奶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多因酸性胃液销蚀胃壁,损伤血管所致,为防止晚间胃酸分泌高峰期分泌过多胃酸,临睡时喝杯热牛奶,可保护胃黏膜并中和胃酸,并可有效地预防反复发作的胃出血。

  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凡有出血倾向者,宜多吃含维生素C、维生素K食物,绿叶蔬菜中维生素中C含量很丰富,柑橘、柚子、番茄、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菠菜、卷心菜、花菜、油菜和植物油中维生素K的含量较高。多吃含维生素C、维生素K新鲜水果和蔬菜,能改善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降低血管的脆性,有利于止血。还可多进食花生衣、白木耳、荠菜、金针菜、百合、藕汁、乌贼骨等,有止血作用的食物。

  消化道出血忌食

  1、忌食酒、烟、浓茶、咖啡:经常饮用烈性酒,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饮。长期嗜酒,对肝脏的损害也较大,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极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烟叶中的有害成分对消化道黏膜有较大的刺激作用,易使消化道黏膜发炎,造成幽门及食道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以致胆汁及胃内容物返流,加重病情。对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禁烟尤为重要。

  浓茶、浓咖啡可强烈刺激胃酸分泌,不利于消化道炎症的消退和溃疡面的愈合,因而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不宜喝浓茶和浓咖啡。

  2、禁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辛辣、香燥、油煎等食品性热动火,另外海腥发物刺激性较大,可损伤胃肠黏膜,引起出血。

07西医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方法

  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措施: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吸氧,监测血压、脉搏、肢温、出血量和尿量。

  保持静脉路通畅,大出血可监测中心静脉压(正常6~12cmH2O),呕血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呕血者暂禁食,轻~中度出血,于呕血停止6~12小时后,可进少量流质(如米汤),重度出血者于血止后24~48小时进少量流质饮食。对神志模糊者应置胃管以了解出血情况,避免误吸。急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隐血试验、电解质及血肌酐、尿素氮等。

  迅速补充血容量:大出血后,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在着手准备输血时,立即静脉输入生理盐水、5%~10%葡萄糖液、706代血浆等。

  注意事项:①不要一开始单独输血而不输液,主张先输液,或者紧急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②当收缩压在50mmHg以下时,输液、输血速度要适当加快,甚至需加压输血,以尽快把收缩压升高至80~90mmHg水平,血压能稳住则减慢输液速度。③输入库存血较多时,每600ml血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ml。④对肝硬化或急性胃粘膜损害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新鲜血。⑤输血量为失血量的2/3或3/4,以避免门脉压增高致再出血的危险。⑥对于有心、肺、肾疾患及老年患者,要防止因输液、输血量过多、过快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因此,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注意颈静脉的充盈情况。此时应通过测定中心静脉压来监测输入量。

  输血指征:①Hb<70g/L,RBC计数<3×1012/L;②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25%;③脉率>120次/分;④大量呕血或便血。

  血容量已补足的指征: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转为温暖、红润;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收缩压接近正常,脉压差>4kPa(30mmHg);尿量>30ml/h;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5~13cmH2O)。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