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损伤大都是外界冲击造成的。面部擦伤多发生于较为突出的部位,如颏、额、颧、鼻唇等。临床表现主要是表皮破损,并有少量渗血和疼痛,创面上常附有砂粒或其他异物。治疗主要是清洗创面和预防感染。
颌面损伤时常伴有牙齿损伤,折断的牙碎片还可向邻近组织内飞散,增加组织的损伤,并可将牙石和细菌等带入深层组织,引起创口感染。颌骨骨折线上的牙偶尔导致骨创感染,影响骨折的愈合。颌面部腔窦多,腔窦内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菌,如创口与这些腔窦相通,易引起感染,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位于呼吸道上端,损伤时可因组织移位或肿胀、舌后坠、血凝块和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通畅。口腔又是消化道的入口,损伤后常使口腔失去正常功能,发生进食、语言等功能障碍。颌面部上接颅脑,下连颈部,当上颌骨或面中1/3受到损伤后,容易并发颅脑损伤,如脑震荡、脑挫伤、颅底骨折等。
根据损伤的类型不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表现也不同。
一、闭合性损伤
1、擦伤 面部擦伤多发生于较为突出的部位,如颏、额、颧、鼻唇等。临床表现主要是表皮破损,并有少量渗血和疼痛,创面上常附有砂粒或其他异物。治疗主要是清洗创面和预防感染
2、挫伤 系没有皮肤开放创口的软组织损伤,不仅是皮下组织,而且肌、骨膜和关节也可同时受伤。治疗主要是止血、镇痛、预防感染、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功能。
3、蛰伤 为蜂、蝎等昆虫所带毒刺的损伤。伤后局部红肿明显,疼痛剧烈。治疗先用镊子取出刺人皮内的毒刺,局部用5%一10%的氨水涂擦,以中和毒素。也可外敷清热解毒的中药,如夏枯草等,或局部封闭,以减轻肿痛。
二、开放性损伤
1、挫裂伤 是较大机械力量的钝器伤,伤口的特点是创缘不整齐,裂开较大,并有紫绀色坏死组织,还可伴发开放性骨折。治疗清创时应刮除没有出血的坏死组织,修整创缘,彻底止血,常作减张缝合,充分引流。如伴发骨折,应同时处理骨折。若有组织缺损,可同期或待后期整复。
2、刺伤 因尖锐的刀、锥、钉、笔尖、树枝等物的刺入而发生。伤口常为小入口,深伤道,多呈盲管状,也可以是穿通伤。致伤物可刺人口腔、鼻腔、鼻窦、眶内,甚至深达颅底;可能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深入骨面的刺入物末端可能折断而存留于组织内;衣服碎屑、砂土及病原菌均可被带入伤口内而引起继发感染。治疗清创时彻底清除异物和止血,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3、切割伤 系被锋利的刃器、玻璃片等所割伤。伤口特点是边缘整齐。如知名血管被割断则出血严重;如切断面神经,可造成面瘫。治疗切割伤如无感染,缝合后,可望一期愈合。遇有面神经较大分支或腮腺导管被切断时,应尽可能在清创时立即进行神经或导管吻合。
4、撕伤较大的机械力量造成组织撕裂或撕脱。如长发卷入机轮中,即可将大块头皮撕脱。伤口特点是边缘不整齐,出血多,常伴有肌肉、血管、神经和骨骼暴露,容易继发感染。治疗撕裂伤应及时清创、复位缝合。
5、砍伤 为较大机械力的利器如刀、斧等所致的损伤。伤口的特点是创口较多,深浅不等,多伴有挫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等。治疗处理方法是耐心地进行清创,尽量保留可以保留的组织,复位缝合。
6、咬伤 常见被犬、鼠、猪等动物咬伤,被人咬伤也不罕见。犬咬伤,可致狂犬病。人咬伤,常可因口内有毒力较强的厌氧菌而造成坏疽或严重感染。治疗首先彻底清洗创面,用含有抗生素的溶液湿敷,控制感染。
7、颜面部烧伤 颜面部的烧伤在战时与和平时期均常见。
口腔颌面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应积极预防口腔颌面部损伤无特效的预防的手段,主要是减少受伤,就不会发生软组织挫伤
面部擦伤多发生于较为突出的部位,如颏、额、颧、鼻唇等。临床表现主要是表皮破损,并有少量渗血和疼痛,创面上常附有砂粒或其他异物。治疗主要是清洗创面和预防感染。通过观察或者X光就可很容易的诊断出口腔颌面部损伤。
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的软食,戒烟酒,但应避免进食煎、炸、辛辣、硬的刺激性食物,并保证每日营养所需;食物温度不能过高;同时禁用吸管,避免口腔负压导致伤口出血。进食完毕后检查口腔,保证无食物残留。
在战伤、交通事故伤及地震伤等全身部位伤中,口腔颌面部损伤约占15%以上,口腔颌面损伤可能会造成阻塞性窒息、失血性休克及严重的进食及语言障碍。
急救原则:1、解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2、处理创伤性休克。3、处理完全性饥饿。4、外伤止血、包扎、固定。
结合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特点按照急救原则进行阐述:
一、解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
1、及早清除口鼻腔及咽喉部异物。
2、将后坠的舌牵出:可应用缝线、细钢丝、曲别针等物;使伤员头部垫高,偏向一侧或采取俯卧位。
3、悬吊下坠的上颌骨骨块:临时用压舌板、筷子、树枝等物横放于上颌双侧前磨牙处,将上颌骨骨块向上悬吊,并将两端固定于头部绷带上。
4、插入通气导管:紧急情况下可插入通气导管。必要时用粗针头做环甲膜穿刺,随后改行气管切开。
二、止血
1、压迫止血:
(1)指压止血法: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前切迹的颌外动脉。
(2)前头部出血: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
(3)后头部出血:压住耳后突起下面稍外侧的耳后动脉。
(4)头面部较大的出血:压迫颈部气管两侧的颈动脉,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
(5)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花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用适当压力加以包扎。
(6)填塞止血法:用于开放性和洞穿性以及窦腔出血。可将纱布、碘仿纱条从基地逐渐填塞,再用绷带加压包扎。
2、结扎止血:必要是可考虑结扎颈外动脉
3、药物止血:将止血药物、止血纱布、止血海绵等放置于创面,外加干纱布加压包扎。全身应用安络血、止血敏及立止血等药物。
三、抗休克
临床判断休克的主要指标:血压、脉搏、皮肤色泽与温度、尿量等。休克早期心率的变化是重要指标,正常成人的心率上限达到120次/min,结合四肢皮肤变化是早期诊断休克教可靠的指征。
1、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要保证气道通畅和止血有效。应该尽快地建立起两条静脉输液通道。立即给予大量快速补液。对严重休克,应该迅速输入1~2L的等渗平衡盐溶液,随后最好补充经交叉配合的血液。为了救命,可以输同型的或O型的红细胞。在没有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或肺动脉插管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就要凭以下临床指标来掌握治疗,即尿量需达到0.5~1.0ml/(kg.h),正常心率,正常血压,毛细血管充盈良好,知觉正常。在针对大量失血进行复苏之后,即在为补偿失血而给予输血之外,还应该再补给一定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以便适应体液分离之需。
2、创伤性休克:多见于外伤,复杂骨折,烧伤,挤压伤或大手术等。细胞外液转移至受伤区域是除出血外造成低血容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大致同失血性休克,但在处理上应注意:1.HCT不能说明血容量丢失程度;2.需要止痛,镇静,并妥善处理受伤部位;3.紧急处理危急受伤部位;4.抗生素预防感染;5.血压稳定后及时手术。
3、感染性休克:除积极控制感染外,应针对休克的病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血细胞聚集以防止微循环淤滞,以及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全身各脏器组织的血液灌注和正常代谢。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充分估计病情的变化,及时加以防治。
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性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扩容所用液体应包括胶体和晶体。各种液体的合理组合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胶体液有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用量为10%500~1500ml,一般为1000ml)、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血浆、白蛋白和全血等。晶体液中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液较好。休克早期有高血糖症,加之机体对糖的利用率较差,且高血糖症能导致糖尿和渗透性利尿带出钠和水,故此时宜少用葡萄糖液。
一般先输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有明显酸中毒者可先输给5%碳酸氢钠。扩容治疗要求达到:①组织灌注良好:患者神情安宁、口唇红润、肢端温暖、紫绀消失;②收缩压>12kPa(90mmHg)、脉压>4.0kPa;③脉率<100次/min;④尿量>30ml/h;⑤血红蛋白回复基础水平,血液浓缩现象消失。
四、防治感染
1、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如与口腔相同须联合应用甲硝唑类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液0.5g静滴2-3次/日)
2、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轻者用1500U,重者用3000U。
五、包扎、后送
包扎:单眼包扎、四尾带包扎、十字绷带包扎
后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伤情变化。昏迷伤员可采用俯卧位,一般伤员可采用侧卧位或头偏一侧。搬动可疑颈椎损伤的伤员时,应多人同时搬运,一人稳定头部并加以牵引,其他人员以协调力量将伤员平直整体移动抬到担架上。
六、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清创缝合术
口腔头面颈部血运好,伤后十二小时内仍可行清创术。
污染严重或已化脓感染的伤口不宜一期缝合,仅将伤口周围皮肤擦净,消毒周围皮肤后,敞开引流。
多采用神经阻滞加浸润麻醉,严重的则可选用全麻。
清洗伤口周围。注意充分显露较深的伤口,去净异物以及坏死组织、游离的骨折片。充分止血,必要时修整创缘,分层对位缝合,注意消除死腔,必要时放置引流条。如遇面神经较大的分支、腮腺导管等损伤尽量一期吻合,如腮腺损伤为预防涎瘘可十字绷带加压包扎一周。舌体损伤应用大圆针、4-7号线缝合,注意勿使舌体缩短。
七、颌面部骨折固定
松动牙固定术:用牙弓夹板将松动牙齿与邻近正常牙齿固定在一起
骨折:手法初步复位上下颌骨骨折段,用牙弓夹板恢复上下颌骨牙列的完整性,以减少疼痛、出血及舌后坠。必要时予以颌间结扎外加弹力绷带外固定,后送后再于医院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