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头部 >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简介

相关问答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是指蛛网膜下腔中出血的现象。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疾病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本病诊断较易,如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或头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头痛等临床症状不明显,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程及预后取决于其病因、病情、血压情况、年龄及神经系统体征。

【详情】

0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

  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和血液病等为最常见。多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发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以该环的前半部较多见。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当血管破裂血流入脑蛛网膜下腔后,颅腔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并继发脑血管痉挛。后者系因出血后血凝块和围绕血管壁的纤维索之牵引(机械因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间形成的神经肌肉接头产生广泛缺血性损害和水肿。

  另外大量积血或凝血块沉积于颅底,部分凝集的红细胞还可堵塞蛛网膜绒毛间的小沟,使脑脊液的回吸收被阻,因而可发生急性交通性脑积水,使颅内压急骤升高,进一步减少了脑血流量,加重了脑水肿,甚至导致脑疝形成。以上因素均可使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或出现局限性神经症状。

02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KR主要在神经外科中论述。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又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由于脑底部或表而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地流人蛛网膜下按时称为原发件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主要并发症有以下两点:

  1、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引起厂不少学者的关注。脑血管瘁孪可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任何时间,但多在出血后3日发生,第1—2周达向峰,持续1—4周,这称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出血后方即出现的急性脑血管痉挛在临床上罕见。

  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机制至今仍十分个明,但肯定与血液进入脑底池蛛网膜下腔及血性脑脊液中的今化物质如5—羟色胺、血栓素、内皮素、血小板释放的扦种因子、钙离子、缓激肤等有关。病人表现为突然出现言语障碍、肢体瘫疚和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加重等,腰穿证实无新鲜出血。

  2、再出血

  再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命的并发症,心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任何时间,其中1个月内再出血最多,1个月后则大大减少,绝大多数发牛在山血后6—12天。其发病机制为:蛛网膜下胖出血后7—14天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达最高峰,易使破裂口处的血凝块溶解,而此时破裂处动脉壁的修复尚未完成、局在外加因素促使卜再次出血。病人友现为突然的病情恶化。腰身发现新鲜血液。出血越多,预后越差。二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40%一80%。

  以上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希望广大患者了解其并发症的危害,如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彻底治疗。

03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典型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SHA)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它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其中70%~80%属于外科疾病,其症状有:

  1、头痛与呕吐

  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

  2、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3、脑膜刺激征

  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

  4、其他临床症状

  如低热、腰背腿痛等。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以上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常见症状,如果有以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安全。

04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该如何预防

  中青年人要提高防病意识,特别是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养成戒烟忌酒、均衡膳食、规律起居、大便通畅等良好生活习惯,平时要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保持平和心态,并积极治疗高血压等原有疾病对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条件者可首选颅脑CT检查,CT扫描不能确诊者可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是目前诊断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金标准,早期进行该检查,可明确患者出血情况,还可判断预后因此,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并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

05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那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需要做什么检查?下面介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要作哪些检查及作检查的理由。

  1、CT扫描、CT增强、MRI及MRA:

  临床疑诊SAH首选CT检查,安全、敏感,并可早期诊断。出血当日敏感性高,可检出90%以上的SAH,并可确定脑内出血或脑室出血,伴脑积水或脑梗死,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CT增强可发现大多数动静脉畸形和大的动脉瘤,MRI可检出脑干小动静脉畸形,MRA对直径3~15mm动脉瘤检出率达84%至100%,但不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

  2、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

  若CT扫描不能确定SAH临床诊断,可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脑脊液肉眼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明显增高(400至600mmH2O),可提供SAH诊断的重要依据。注意腰穿可诱发脑疝形成的风险。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明确SAH诊断后需行全脑血管造影,因20%的患者为多发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常由多支血管供血。DSA可确定动脉瘤位置,显示血管解剖走行、侧支循环及血管痉挛等,发现烟雾病、血管性肿瘤等病因,为SAH病因诊断提供可靠证据,是制定合理外科治疗方案的先决条件。

  4、经颅多普勒(TCD):

  作为非侵入技术可监测SAH后脑血管痉挛。

  5、心电图:

  可显示T波高尖或明显倒置、PR间期缩短、高U波等异常。

  6、血液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等检查有助于寻找其他出血原因。

  以上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作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对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检查很重,希望广大患者重视。

06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饮食宜忌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分为颅脑损伤性和非损伤性(自发性)两大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分为两种,饮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很重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饮食宜吃的有酸奶,蘑菇汤,海带汤,黄花鱼汤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饮食忌吃的有酒,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控制高脂肪饮食及低纤维食物,尽量少吃油炸,熏烤及腌制食物。下面介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食疗方。

  1、香菇豆腐汤:

  香菇60克,豆腐100克,紫菜30克,盐、香油少许,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成汤,每日1次服用,可连用15天-30天。

  2、双耳海参汤:

  黑木耳、银耳各20克,海参30克(鲜品)加蜂蜜适量熬成汤服用,每日1次,连用30天。

  3、黑豆元胡粥:

  黑豆、小米各100克,元胡粉15克,苏木、鸡血藤、生黄芪各10克。黑豆加水适量煮成半熟,再将苏木、鸡血藤、生黄芪煮后滤出药液,与小米、元胡粉加水同煮成粥后,加入适量蜂蜜搅匀即可。每日l剂分两次服用。

  以上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饮食禁忌和食疗方,对疾病的康复帮助很有意义,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避免吃禁忌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07西医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规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血管痉挛,防止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疗?下面介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

  1、一般处理

  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般处理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同。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4—6周,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增加患者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对头痛和躁动不安者应用足量有效的止痛药、镇静药,以保持患者能安静休息。

  2、止血治疗

  为制止继续出血和防止再出血,一般主张在急性期使用大剂量止血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形成血凝块,由于酶的作用可因自淬而引起再出血。因此,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剂以防止凝血块溶解,可以避免早期再出血。

  3、降低颅内压

  可用20%甘露醇等药物,方法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同。

  4、其他

  腰椎穿刺作为检查方法诊断本病的价值是公认的,而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目前看法尚不完全—致,腰椎穿刺放出少量脑脊液5—10ml对缓解头痛、减少出血引起的脑膜刺激症状有一定效果。也有人认为腰椎穿刺放出脑脊液可防止出血后大脑导水管粘连所致梗阻性脑积水。但有引起脑脊被动力学改变、诱发脑癌的危险。故应用本方法时应小心操作,谨防脑癌发生。

  以上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对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很重要,如果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要积极的治疗,预防二次出血的情况出现。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