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病因与咳嗽类似,但多数慢性咳嗽的临床症状只有咳嗽,所以病因又与咳嗽不太相同。
一、各种鼻、咽、喉疾病引起咳嗽
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被称为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由于目前无法明确是否引起上呼吸道咳嗽感受器所致,2006年美国咳嗽诊治指南建议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替代PNDS。
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还常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喉炎、咽喉部新生物、慢性扁桃体炎等。它的特点是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慢性鼻窦炎影像学可见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出现液平面。普通感冒引起咳嗽也可能是分泌物沿鼻后滴流刺激所致。由于普通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故鼻后滴流综合征是引起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大气污染加重,患者叠进感冒药、滥用抗生素等,使本病发病日趋增多。
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GERD出现食管外表现的相关机制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微吸入,另一种是食管—支气管反射引起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两者均可引起气道高反应。典型反流症状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等。部分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伴有典型的反流症状,但有不少患者以咳嗽为惟一的表现。
咳嗽是胃食管反流最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之一,其次为咽球感和(或)咽部异物感、咽喉灼痛、声音嘶哑。其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亦可表现为有痰的咳嗽。绝大多数为白天咳嗽,个别表现为夜间咳嗽,常伴胃灼热、反酸及胸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但临床上也有不少患者完全没有反流症状,咳嗽是其惟一的临床表现。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以诊断。其机理不清,可能与咽、喉、气管的咳嗽受体受反流物刺激有关。使用制酸剂或促胃肠动力药或H2受体阻止剂、质子泵抑制剂可迅速减轻症状,治疗时间要求3个月以上,一般需2~4周方显疗效。
三、“哮喘”引起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如果咳嗽超过2个月,则应考虑变异型哮喘的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其诊断标准是: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速(PEF)昼夜变异率>20%;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四、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引起咳嗽
由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多为慢性刺激性干咳或咳少许黏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肺通气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PEF日间变异率正常。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2.5%;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就诊前患者多数病程超过3个月,甚至长达数年以上。部分患者与吸入变应原有关,如尘螨、花粉、蘑菇孢子等,也有与职业性接触化学试剂或化学制品有关,如橡胶手套、丙烯酸盐等。通常采用ICS治疗,丙酸倍氯米松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4周以上,推荐使用干粉吸入剂;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
五、变应性咳嗽(AC)
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以下标准供参考:
1、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2、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
3、具有下列指征之一:(1)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2)变应原皮试阳性;(3)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4)咳嗽敏感性增高。抗组胺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加用吸入或短期(3~7天)口服糖皮质激素。
上述情况为引起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的病因,除上述情况外,还有其他几种引起咳嗽的原因。不少间质性肺病在早期往往以干咳为主要症状,这种情况下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药物性引起的咳嗽常见于ACEI、β受体阻滞剂,发病率在15%左右。服药后24小时或数月后发生,女多于男,可能与提高咳嗽感受器的敏感性有关。停药数日至4周后缓解;在除外这些因素后,可考虑心因性咳嗽,与紧张、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有关。其特点是咳嗽呈犬吠样或雁鸣样、刺激性干咳,常伴清喉音。咳嗽与进食、饮水均无关系。感染性咳嗽可以逐渐演变成为心因性咳嗽。
许多疾病伴有咳嗽症状,需要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胃食道返流诱发的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RRTI)、典型哮喘、后鼻孔滴漏综合症(PNDS)、支气管内膜结核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诱发的咳嗽等,这些疾病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在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时需要仔细排除这些疾病。此外,慢性心功能不全、食道裂孔疝、高血压病,气道炎症、肿物、异物、以及烟雾刺激、焦虑等都可导致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以咳嗽变异性哮喘最为常见,该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因此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应该想到该病的可能。由于约50%-8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可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约10-33%的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可发展为典型哮喘。许多作者将咳嗽变异性哮喘视为哮喘病的前驱表现,因此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防哮喘病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以下临床特点:
1、发病人群:儿童发病率较高,已发现30%以上的儿童干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关。在成人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年龄较典型哮喘为高,约有13%患者年龄大于50岁,中年女性较多见。
2、临床表现: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常常在吸入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接触变应原、运动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部分患者没有任何诱因。多在夜间或凌晨加剧。有的患者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多。患者就诊时多已经采用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过一段时间,几乎没有疗效,而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则可缓解。
3、过敏病史:患者本身可有较明确的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部分患者可追溯到有家族过敏史。
4、体征:虽然其也可以有支气管痉挛,但多发生在末梢的细小支气管或短暂性痉挛,因此体检时听不到或很少听到哮鸣音。
对慢性咳嗽的预防主要从饮食和增强自身免疫力两方面入手
1、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多吃水果蔬菜
2、保持心情舒畅,遇事不要着急
3、积极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4、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加重病情
5、防咳先防感防止咳嗽预防感冒非常关键,所以孩子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御“邪”能力,避免外感,以防加重病情
6、生活要调理对孩子要加强生活调理,饮食适宜,保证睡眠,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
7、少去公共场所尽量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少与咳嗽患者接触
8、食用梨和萝卜平时适当食用梨和萝卜,对咳嗽有一定的预防之效
为避免误诊,慢性咳嗽的临床检查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气道反应性增高,多为轻-中度增高。试验过程可诱发类似发病时的刺激性咳嗽。
2、肺功能损害介于正常人与典型哮喘之间。
3、皮肤过敏原试验可以阳性。
4、血清IgE水平增高。
5、部分患者支气管扩张试验可呈阳性,当出现阳性反应时,提示气道存在一定的痉挛和梗阻状态。
6、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增高,血清ECP水平增高。
根据慢性咳嗽的不同表现,在饮食上也有不同的建议。
一、慢性咳嗽吃哪些对身体好
1、如果病人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喉痒不适、口干鼻干,身体较为强壮,可以给予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像贝母、豆豉、山栀、梨皮)。平时病人可以多吃杏仁制品,如杏仁茶、杏仁露等。其他如梨、荸荠等熬粥。
2、如果病人咳嗽频繁剧烈、气粗,咽喉疼痛、痰黄粘稠、口渴,身体较为强壮,可以给予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这类病人如果有慢性咽炎病史,可以用麦冬、玄参、银花、野菊花或黄菊花、胖大海代茶饮(若病人便秘可适量增加)。也可以用近年流行的牛蒡、萝卜和猪肉(其他如鸡、鸭、鸽子等性不燥热的食物)炖着吃,也可以用杏仁与豆腐熬汤喝。多吃梨、柑橘、柚子等水果。
3、如果病人咳嗽声重、痰稀色白、气急咽痒,形体壮实,可以给予止嗽散(紫苑、百部、荆芥、桔梗、甘草、白前),建议病人多用萝卜、橘子皮等炖汤喝,建议多食梨、橘子、芹菜等。
4、如病人咳嗽痰多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天早上或食后咳甚至痰多,如果多吃甘甜油腻食物后咳嗽加重,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舌苔多白厚腻,形体多为肥胖,给予病人二陈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和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这类病人建议常用山药、薏米、橘子皮炖食。各种粥品也是上选(不建议加营养品,如枸杞等),食物以清淡为好。
5、如果咳嗽气粗,痰多粘腻或稠厚色黄,面红、身热口渴,给予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病人平时可以冬瓜连皮带籽、萝卜炖服,多吃蒿子杆(或茼蒿)、马齿苋。平时食物以清淡为宜。
6、如果病人咳嗽,痰少而粘,声音短促,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间汗出,病程较长,精神较差而多数形体较瘦,舌红如牛肉状,给予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这类病人可以应用较多补品,如枸杞、红枣、阿胶、冬虫夏草等,平日多吃桂圆、银耳等。
7、如果病人平时体弱,易于感冒、气短等,可以用一些参品(但一般不用红参或高丽参)。
二、慢性咳嗽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辛辣食品,如大葱、姜、蒜、茴香、辣椒、花椒、肉桂、巧克力、咖啡、可可粉以及烟、酒类。
2、忌食燥热上火之食,如辛温热性的蔬菜及鱼肉助火之品。
3、忌食厚味油腻食品。
对慢性咳嗽常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药、抗组胺药、抗反流药、抗生素类等。
1、糖皮质激素
为抗气道炎症药物,主要表现为减轻气道上皮炎症和降低气道高反应,用于治疗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变应性咳嗽。
2、β2受体激动药
β2受体激动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其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