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中毒一般是指吸入过多的液化气,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还有以下两种:
(1)工业上炼钢、炼铁、炼焦及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醛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
(2)生活过程中,在通气不良的室内烧煤取暖,做饭液化气忘记关或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液化气中毒可并发肺水肿、脑水肿、皮肤损害、急性肾脏损害等。
1、肺水肿
CO不属刺激性气体,是窒息性有害气体,进入体内可造成严重缺氧,对组织细胞有一定的直接毒性作用,尤其对中枢神经和肺影响明显。缺氧和CO 均可使肺毛细血管和肺泡通透性增加,发生肺水肿。肺水肿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亦有少数在数小时甚至24h以上才发生所谓延迟性肺水肿。昏迷患者不能主诉有胸闷、憋气和呼吸困难,很少出现咳嗽和烦躁症状,主要靠临床观察。表现为呼吸急促,口鼻溢出或吸出较多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状分泌物,双肺闻及大量湿性啰音,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
2、脑水肿
脑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缺氧引起脑细胞水肿,血管通透性改变,出现脑水肿。早期诊断困难,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抽搐,眼底改变甚至脑疝。
3、皮肤损害
CO中毒出现皮肤损害,可单独发生,也可在肢体挤压伤的基础上发生,但肢体挤压伤不一定伴有皮肤损害,皮肤损害的发生与CO中毒程度、时间长短及个体对缺氧敏感性有关,可形成红斑及水泡。受压部位更易发生,如面部、肩后、四肢等部位出现局部红肿、发硬(略高于正常皮肤,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压之退色)、疼痛、压痛亦可出现水泡或破溃,发生于关节部位的损害可伴有运动障碍。
4、急性肾损害
CO中毒肾缺氧、损害,尿中出现红白细胞,蛋白尿及管型等肾损害表现。
液化气中毒不是吸入一点就出现症状的,一般和吸入液化气的浓度及时间相关,表现为恶心、耳鸣、呼吸急促、昏迷、昏睡、惊厥、四肢无力、头痛、头晕头胀。
1、轻度: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症状。
2、中度: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多汗、烦躁、逐渐昏迷。
3、重度:神志不清、痴呆、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凉、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体温有可能升高,肢体僵硬或瘫软、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各种反射消失,或成病理性反射。
预防液化气中毒建议工厂设立CO报警器,防止管道漏气,生产场所加强通风,加强个人防护,进入危险区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家中预防液化气中毒:
1、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说明煤气中毒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急救常识,尤其强调煤气对小婴儿的危害和严重性,煤炉烟囱安装要合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2、检查煤气使用情况,以防再次中毒:
a.检查煤气有无漏泄,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
b.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
c.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切勿马虎
d.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
e.如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
f.经常擦拭灶具,保证灶具不致造成人体污染,在使用煤气开关后,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净,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
g.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
液化气中毒需做的检查项目为血氧饱和度、氧分压、脑脊液压力、脑诱发电位、心电图、CT检查。
1、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正常人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可达5%~10%,其中有少量来自内源性一氧化碳,约为O.4%~O.7%。轻度一氧化碳中毒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可高于30%,严重中毒时,可高于50%,但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必须及时,脱离一氧化碳接触8小时后碳氧血红蛋白即可降至正常,且与临床症状间可不呈平行关系。
2、脑电图
据报道54%~97%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以发现异常脑电图,表现为低波幅慢波增多,一般以额部及颞部的θ波及δ波多见,常与临床上的意识障碍有关,有些昏迷患者还可出现特殊的三相波,类似肝昏迷时的波型假性阵发性棘慢波",或表现为慢的棘波和慢波,但与阵发性癫痫样放电不同,部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后期出现智能障碍,脑电图的异常可长期存在。
3、大脑诱发电位检查
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性期及迟发脑病者可见视觉诱发电位VEP100潜时延长,异常率分别为50%和68%,恢复期则可分别降至5%及22%,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见N32等中长潜时成分选择性受损,两类患者的异常率皆超过70%,并随意识好转而恢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异常与意识障碍的程度密切相关,与中毒病情的结局相平行,三种大脑诱发电位如能同时采用,常可提高异常的检出率,在迟发脑病假愈期"中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如发现大脑诱发电位再次出现异常,虽无症状亦常预示有发生迟发脑病的可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恢复意识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发现1/3以上患者(P300)潜时明显延长,且与神经行为学测试中反映大脑认知,记忆和运动反应速度的指标异常有显着的相关性。
4、脑影像学检查
随着脑影像技术的开展与提高,近10年已有许多有关CT及MRI检查本病的报道,我国曾报道对10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于急性期和出现迟发脑病时进行颅脑CT检查,见主要异常为双侧大脑皮质下白质及苍白球或内囊出现大致对称的密度减低区,后期可见脑室扩大或脑沟增宽,异常率分别为41.2%和87.5%,脑CT无异常者预后较好,有CT异常者其昏迷时间大都超过48小时,但迟发脑病早期并无CT改变,上述CT异常一般在迟发脑病症状出现2周后方可查见,故不如脑诱发电位及脑电图敏感,急性期CT已显示大脑皮质持下白质异常的患者,其恢复远较迟发脑病有白质异常者为差,提示两类患者的白质病理改变不同,前者可能兼有髓鞘及轴索的损伤,后者可能多仅为髓鞘的脱失,MRI在显示一氧化碳中毒脑部病变方面优于CT,二者皆有利于与脑部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5、血、尿、脑脊液常规化验
周围血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重度中毒时白细胞高于18×109/L者预后严重,1/5的患者可出现尿糖,40%的患者尿蛋白者阳性,脑脊液压力及常规多数正常。
6、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ALT活性及非蛋白氮一过性升高,乳酸盐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于急性中毒后即增高,血清AST活性于早期亦开始增高,24小时升至最高值,如超过正常值3倍时,常提示病情严重或有合并症存在,合并横纹肌溶解症时,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明显增高,血气检查可见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可正常,血pH降低或正常,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常有代偿性下降,血钾可降低。
7、心电图
部分患者可出现ST-T改变,亦可见到室性期前收缩,传导阻滞或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轻度、中度中毒者积极治疗后,神经症状恢复良好,严重中毒患者预后与中毒环境、CO浓度、暴露时间和中毒后治疗是否及时有关。患者恢复期应注意饮食调节。
1、供给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和含有适量优质蛋白质的膳食。大米白糖粥是本病初期的较理想膳食,既易消化,又可抑制恶心呕吐,较面食为好。
2、适量补充维生素A、B族、C等,并可进食富含上述维生素的食物。
3、昏迷患者易服用流食,如稀饭等。
轻者在数日内完全复原,重者可发生神经系后遗症,治疗时如果暴露于过冷的环境,易并发肺炎。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具体方法是:
1、首先应立即把现场门窗打开,迅速将患者移出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之处,解开衣扣,但要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可以立即给患者吸氧。
2、若患者的呼吸、心跳停止了,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要注意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清除其口、鼻中的呕吐物及分泌物,摘下假牙。或患者已昏迷,可立即针刺其人中(鼻唇沟中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点)、涌泉(位于足底,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十宣(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1分)等穴,以促其苏醒。
3、若患者能饮水,可给予热糖茶水或其他热饮料。
4、轻度中毒者,在空气新鲜处休息2-3小时后可基本恢复正常。中、重度中毒者经上述紧急处理后,应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
5、煤气中毒纠正后的处理:
1)坚持早晨到公园或在阳台进行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太极拳,每天30分钟左右,轻,中型中毒者应连续晨练7~14天;重型中毒者可根据后遗症情况,连续晨练3~6个月,作五禽戏,铁布衫功,八段锦等。
2)继续服用金维他每天1~2丸,连服7~14天,或维生素C0.1~0.2克,每天3次,亦可适量服用维生素B1,B6,复合维生素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