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1)病原体:百日咳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本菌对外界抵抗力弱。
(2)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
(5)流行特征:本病发生于各世界各地,多见于温带及寒带。一般散在发病。
2.发病机制
百日咳杆菌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上繁殖并产生毒素和毒素性物质,引起上皮细胞纤毛的麻痹和细胞变性坏死,使呼吸道炎症所产生的黏稠分泌物排除障碍。
3.病理
主要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的损害。
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炎最为常见,多为继发感染所致。痉咳可减轻,患儿出现高热、气促、紫绀及肺部啰音。其他还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肺结核患者再患本病可促使结核病变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百日咳脑病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约2~3%。严重痉咳引起脑缺氧、水肿、血管痉挛或出血。表现为惊厥或反复抽搐、高热、昏迷。恢复后可留有偏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其他
如结膜下出血、脐疝、腹股沟和脱肛等。
1.前驱期:类似感冒,可有发热、咳嗽、流涕及喷嚏等。
2.痉咳期: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以夜间为多。每当痉咳时涕泪交流,面红耳赤,舌向外伸,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咳毕接着一次深长吸气,发出鸡鸣样吼声。如此反复直至吐出大量黏稠痰液和胃内容物,咳嗽方暂停止。主要体征:眼睑水肿,眼结膜出血,舌系带溃疡。
3.恢复期:阵咳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
1、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发现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立即对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这是防止本病传播的关键
2、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目前已用于预防接种的百日咳菌苗有两种,全细胞菌苗和无细胞菌苗我国计划免疫应用的为全细胞菌苗常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PT)三联制剂一般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初种,每月1次,共3次注射量分别为0.5ml、1ml、1ml次年再加强注射1次
全细胞百日咳菌苗注射1~2天,可有轻、中度发热极个别人注射后48h内出现休克,或注射后数天或数周内出现脑病有过敏史、家族中有精神、神经病史和急性感染均不宜作此疫苗注射
(2)被动免疫:未接受过预防注射的体弱婴儿接触百日咳病例后,可注射含抗毒素的免疫球蛋白预防
3、药物预防
对没有免疫力而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婴幼儿主张进行药物预防,可服用红霉素或复方新诺明7~10日
1、血常规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痉咳期最为明显。白细胞计数常为(20~50)×109/L,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60%,亦有高达>90%者,多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是因淋巴细胞促进因子促使脾及其他淋巴器官释放至血的淋巴细胞增加,并使血中淋巴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减少。有继发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细菌学检查
(1)细菌培养:发病早期采用鼻咽拭子或咳碟法培养阳性率较高,发病第1周可达9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至第4周阳性率只有2%。鼻咽拭子法:是用棉拭子经鼻腔进人,取鼻咽部分泌物接种于培养皿中。咳碟法:当患者咳嗽时用含血培养基平皿置于距患者口部5~10cm处,待飞沫人平皿内,立即将咳碟送37℃温箱培养,目前认为鼻咽拭培养法优于咳碟法。
(2)单克隆抗体菌落印迹试验:用抗百日咳杆菌和单克隆抗体菌落印迹试验检测待检标本,与二者均呈阳性斑点反应者为百日咳杆菌。此法快速,48h可出结果,敏感性高,可用于早期诊断。
(3)荧光抗体法:用鼻咽拭分泌物涂片,或鼻腔黏膜压片,以荧光抗体染色检测特异抗原。在早期阳性率达75%~85%可协助诊断,但要注意有假阳性。
3、血清学检查
留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用血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或不典型病例的辅助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测定百日咳特异性IgM、IgG、IgA抗体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对细菌培养阴性者更有意义。
4、分子生物学检测
用PCR检测患者鼻咽分泌物百日咳杆菌DNA,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价值。
5、嘌呤环化酶(AC)活性检测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快速,且阳性率高,用于早期诊断有较大前途。
百日咳患者的适宜饮食
宜选择细、软、烂易消化吸收,且宜吞咽的半流质或软食。因病程较长,注意选择热能高、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
百日咳患者的饮食禁忌
1、甜食:如巧克力、糖果、甜点心、奶油蛋糕、白糖、红糖等有助湿增热作用,会增加痰液的分泌,降低百日咳的治疗效果。
2、生冷食物:生冷之物往往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使肌体康复功能减弱,并且使痰量增多。而百日咳患儿往往在食入生冷之物后咳嗽加剧,特别是棒冰、冰冻汽水、冰淇淋。这些食品又冷又甜,吃下去后咳嗽加剧是常见的事情。
3、海鲜发物:百日咳对海腥、河鲜之类食物特别敏感。咳嗽期间食入海腥之物,会导致咳嗽加剧。这类食物包括海虾、梭子蟹、带鱼、牛肉、淡菜、河海鳗、螃蟹等。
4、辛辣油腻食物:姜、蒜、辣椒、胡椒等辛辣之品对气管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炎性改变。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之物易损伤脾胃,可使病情加重。
(1)初咳期(风邪郁肺):初起咳嗽,喷嚏,流涕,或伴发热,2~3日咳嗽渐增,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咳声不畅,夜间为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宜肺。
主药;桑叶10克,桑白皮10克,菊花10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杏仁10克,桔梗6克,贝母10克,前胡10克,蝉衣6克。
(2)痉咳期(痰热闭肺):咳时连咳持续,咳毕有鸡啼样吸气性回声,必待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才得暂时缓解。咳时弯腰曲背,引颈伸舌,面赤眼睑浮肿,甚或目睛出血,舌下系带溃疡,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泻肺镇咳。
方药: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川贝母6克,半夏6克,苏子6克,山栀6克,钩藤10克,白僵蚕10克,炙杷叶10克,白茅根15克。
中成药:鹭鸳咯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3)恢复期(气阴两虚):咳嗽逐渐减轻或见干咳少痰,多汗,舌质红、舌苔光剥或少苔,脉细数;或见咳声无力,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治法:润肺健脾。
方药:沙参10克,太子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黄芪10克,玉竹10克,天花10克,生甘草6克,杏仁10克,全瓜萎15克。
中成药:玉屏风散,每次1袋,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