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盲瓣综合征的发生与水肿、回盲部肿瘤、寄生虫感染等有关,其具体发病原因如下所述。
1、水肿:特发性或损伤性。
2、回肠黏膜疝入或脱垂入结肠。
3、黏膜下脂肪堆积。
4、回盲部良、恶性肿瘤。
5、累及回盲瓣的炎症:寄生虫性(阿米巴原虫)、非特异性(Crohn病)。
回盲瓣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腹泻、右下腹疼痛,并伴有体重下降。回盲瓣综合征可并发肠狭窄、肠梗阻、直肠大量出血。
回盲瓣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腹泻、右下腹疼痛,并伴有体重下降。还可有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体征有右下腹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因回盲瓣脱垂者,往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右下腹可触及包块,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出血。
回盲瓣综合征多由于先天回盲瓣结构异常所致,难以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发现有回盲部良、恶性肿瘤,累及回盲瓣的炎症时,要积极进行治疗,以避免本病的发生
回盲瓣综合征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钡灌肠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等,其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1、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
2、钡灌肠检查
回盲瓣区可见典型的充盈缺损,呈玫瑰花结状、帽徽状、蕈状、伞状等,并有局部压痛。正位像缺损呈光滑的圆形。
3、纤维结肠镜检查
重要的检查手段。插入回盲部,可在直视下观察回盲瓣形态。
回盲瓣综合征患者宜吃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宜吃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忌吃高渣滓的食物;忌吃生硬的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其具体饮食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1、肠道功能初步恢复时,宜选用低蛋白、低脂肪流食,如稀米汤、稀藕粉、果汁水、维生素糖水、胡萝卜水等,每次50~100ml,每日3~6次。
2、肠道功能进一步恢复,可选用营养均衡型肠道营养制剂,如安素、立适康等。
3、忌(少)用食物: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动物脂肪、蒜、辣椒等。
回盲瓣综合征轻症患者多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症状明显者,可给予对症处理。镇静剂对腹痛有效,抗菌药物对腹泻,特别是伴有肠道菌群紊乱者有效。
如回盲瓣有严重的解剖异常,或症状严重,内科治疗无效,并发肠狭窄、肠梗阻、直肠大量出血,或与急、慢性阑尾炎不易鉴别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对脱垂的回肠黏膜,可盲肠切开进行复位。对局限于回盲瓣的良性小瘤,亦可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