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病因如下:
原发性疾病:家庭性及散发性,并可伴发某些遗传病如骨硬化病、肝豆状核变性、碳酸酐酶缺乏。
药物所致:两性霉素B、锂、甲苯及氨氯吡咪。
钙代谢紊乱: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桥本氏甲状腺炎、肝硬化。
肾间质疾患:梗阻性肾病、肾移植排斥反应、海绵肾、止痛药性肾病、镰状红细胞病等。
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并发症包括营养障碍、维生素C缺乏病或骨软化症,部分发生肾结石或肾钙化,晚期发展成尿毒症,少数有神经性耳聋等。
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症状包括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可有厌食、恶心、呕吐、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婴儿型则生长发育迟缓。
电解质紊乱
1、远端肾小管泌H+能力障碍,尿NH4+及可滴定酸排出减少,尿PH值不能降至6.0以下,尿钾、钠、钙排出增多。患者常有烦渴、多尿及失水等症状。
2、尿钠排泄增加,血钠降低,为增加钠的回吸收,醛固酮分泌增多,加剧钾从尿中排出,易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患者常出现肌无力及软瘫现象,严重时常影响呼吸及导致心律失常。
3、尿钙增多,常致血钙降低,可引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促进对骨的消溶速率。且酸中毒的存在,骨中碱性矿盐被吸收,加重骨质脱钙,常表现为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尿钙排泄增多,肾小管泌H+功能低下,肾内易有钙结石形成,若引起梗阻,将加剧肾小管酸中毒的程度。
对于原发性遗传性原因所致的Ⅰ型RTA(肾小管性酸中毒),尚无有效预防措施而继发性疾病的预防应从治疗基础疾病入手,控制其发展致肾小管性酸中毒对已病患者要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展,争取预后良好
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DRTA)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pH测定 尿pH反映尿中H+量,DRTA时,尽管血pH<7.35,但尿pH仍≥6.0,并且还可高达6.5、7.0以上。测定尿pH必须采用pH计。只测定尿pH有一定局限性,尿pH<5.5并不能说明尿酸化功能一定完好,如患者有泌NH3障碍,由于少量H+不能与NH3结合成NH+4,尿pH仍可<5.5,因此应同时测定尿pH与尿NH+4,以综合分析、判断。
2、尿可滴定酸及尿NH+4的测定 远端肾小管分泌的H+大部分与NH3结合成NH+4排出,另一部分以可滴定酸的形式排出。因此,尿可滴定酸与NH+4之和代表肾脏净酸排泄量。在体内酸性物质增多时,正常人尿pH可<5.5,尿中可滴定酸及NH+4排出率可分别达25μmol/min及39μmol/min,在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时,两者均明显降低。
3、尿电解质及尿阴离子间隙测定 DRTA大多有尿钠排泄增多以及尿钙增高,尿Ca/Cr>0.21,24h尿钙>4mg/(kg?d)。尿阴离子间隙=Na++K+-Cl-可反映尿NH+4水平,为正值时提示尿NH+4排泄减少。尿pH>6.0,HCO-排泄分数多<5%,尿NH4+<500mmol/d,24h尿Na+、K+、Ca2+、PO43-排出增多。
4、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 DRTA的典型改变为高氯血症性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不完全性DRTA可表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或正常。血阴离子间隙(aniongap,AG)=Na++K+-(Cl-+HCO3-),正常为8~16mmol/L,增高表明体内无机酸根(如硝酸根、硫酸根)和(或)有机酸根离子等酸性产物潴积,RTA时Cl-代偿了HCO3-的减低,因而AG正常。血钾降低也是DRTA的重要表现,甚至为不完全性DRTA的唯一表现。血钠及血钙可正常或降低。
5、尿二氧化碳分压检测 正常人给予碳酸氢钠或中性磷酸盐后,到达远端小管的HCO3-或HPO2-4增多,前者与H+结合生成H2CO3;后者与H+结合生成H2PO4-,再与HCO3-生成H2CO3,进而生成CO2,使尿CO2分压增高。DRTA时由于泌氢障碍,尿CO2不升高,尿CO2分压与血CO2分压差值<20mmHg,正常人>30mmHg。
6、24h尿枸橼酸 DRTA时常减低。
7、血液检查 主要表现血K+、Ca2+、Na+、PO43-偏低,血Cl-增高,血浆HCO3-减少,CO2结合力降低。
其他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可了解骨病情况并发现肾结石。
2、超声波检查 可了解肾脏有无钙化及结石。
患者饮食要清淡一些,忌食酒及辛辣、刺激性性食物,少食油腻及含动物蛋白多的荤腥食物(如肥肉、虾、蟹等)。具体可询问相关医生或营养师,根据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Ⅰ型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治疗如下:
1、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这是治疗的关键,补碱治疗非常有效。常用的有碳酸氢钠、枸橼酸钠、枸橼酸钾。据病情轻重可服用碳酸氢钠4~10g/d,分4次服,(1gNaHCO3-约等于12mmolHCO3-)。也可按每天1.0~1.5mmol/kg(84~126mg/kg),儿童需碱量要大[2.5~7.0mmol/(kg?d)],重症酸中毒碳酸氢钠可静注。纠正酸中毒治疗中注意减少食物中固定酸(SO42-、Cl-等)入量,低硫蛋白质饮食,低盐饮食减少氯离子。
2、补钾纠酸 开始即予补钾,特别重症低血钾者应在纠正酸中毒前即开始补钾,避免诱发低钾危象。原则上无论血钾低否均要补钾,同时也应补钠。可选用枸橼酸钾合剂(Albright’s溶液,由枸橼酸钾98g,枸橼酸140g加水溶解至1O00ml配成,10~15ml/次,3次/d)。
3、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 预防和治疗骨病RTA合并骨软化症、佝偻病等骨病或缺钙严重时可给予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常用剂量为5万~10万U/d,需要时选用维生素1,25(OH)2D3。同时补充高磷饮食、蛋白合成剂等,尤其对生长发育期的病儿更应注意。但并发肾钙化、肾结石者则不能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另外,还可给苯丙酸诺龙治疗骨质疏松,促进骨质生长。
4、不完全性RTA 可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治疗,与治疗特发性高钙尿症一样。
5、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病,对继发RTA应治疗其根底疾病,要控制和去除病因。如治疗肾盂肾炎,解除尿路梗阻等。目前尚无法根治病因的患者,要终身服药治疗,不仅纠正酸中毒,也可延缓骨病和其他并发症,使肾功能长期维持稳定。
6、定期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复查各项生化指标,以免矫枉过正。当高血氯性酸中毒、高钙尿症尿pH等正常后,病人应追踪观察,每年复查上述项目至少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