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下腹 >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简介

相关问答

  肠道供血主要来自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当这些血管发生血运障碍,相应肠道可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损害。老年缺血性结肠炎多由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非闭塞性缺血所致,少数由微小栓子或血栓形成闭塞性缺血所致。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五十岁以上,其中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急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为其临床特点,分坏疽型、一过型和狭窄型。

 

【详情】

01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中老年,多位于结肠脾曲、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因该处血供相对较差。常由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衰等“低流灌注”引起;此外,也见于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栓塞或血栓形成,腹主动脉重建术或大动脉炎后。急性结肠缺血大多为一过性、可逆性改变,少数可发生全肠壁坏死、穿孔或持续性结肠失血。

  结肠血液主要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供给,而肠壁内的局部循环则由一系列成对的小血管构成。肠黏膜接受肠壁流量的50%~75%,因此血流的变化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肠黏膜。处于两支动脉末梢供血区域交界处的左半结肠容易发生供血不足,因此发病部位以左半结肠最多。
 

02老年缺血性结肠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病的并发症主要有肠穿孔、腹膜炎等。

  1、肠穿孔

  是指肠管病变穿透肠管壁导致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的过程,是许多肠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引起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腹膜炎等症状体征,严重可导致休克和死亡。

  2、腹膜炎

  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03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通常是自发性的,其临床表现由于其严重性、累及范围、缺血损害发生的快慢、肠壁对缺氧的耐受程度不同而不同,通常可见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以往并无结肠疾病史的,而突然出现急腹症的表现,其最一致的症状和体征是:腹痛、腹泻及便血,这种失血通常量很少;疼痛发作急骤,为痉挛性,常常局限于左下腹;大便急,并常伴有疼痛;可能出现继发与肠梗阻的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常可见与缺血结肠相对应部位的腹胀和触痛;一般没有明显的发热。直肠检查常可见带血的大便,心血管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04老年缺血性结肠炎应该如何预防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病因复杂,预防应该是多方面的预防应采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本病以动脉硬化所致者为多见,所以早期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可以延缓此病的发生

  2、二级预防

  本病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如年龄大,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突然发生腹部绞痛,腹泻,伴黏液脓血便者,应首先考虑此病以便早些治疗

  3、三级预防

  (1)在院或出院的病人应该进行扩血管治疗,定期复查血糖、血脂,控制高血压,减少或避免血栓形成及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

  (2)对已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尤其是有肠管切除者,应该注意静脉营养,病人可进食后,注意膳食调配,调整营养状态

  二、危险因素

  肠壁缺血主要分为动脉流入的阻塞,静脉回流的阻塞,以及灌注不足等3方面因素,具体有如下危险因素:

  1、肠系膜动脉狭窄或闭塞

  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肠系膜动脉狭窄,也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的微小栓子造成肠管末端动脉闭塞

  2、非闭塞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主要因为心肌梗死、心肌病、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疾病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而引起,也有报道在心脏病人大剂量应用洋地黄时,导致肠系膜小动脉收缩,血流障碍而引起本病,其他如影响结肠血管微循环的药物也可能诱发本病的发生

  3、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主要是某些血液病、腹腔内脓毒症、腹部外伤或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

  4、肠腔因素

  在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的缺血以至缺血前状态(慢性血行障碍)的基础上,加上某些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压上升,及伴随的一时性强烈蠕动,如在高度便秘或肠痉挛时,肠内动静脉分流开放,导致肠系膜血管的血流下降,如有细菌侵入结肠黏膜更加重缺血的损害

  5、某些全身性疾病

  如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白塞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等涉及小血管病变者、糖尿病等

05老年缺血性结肠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临床上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主要通过影像学和肠镜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仅起到辅助作用。

  一、影像学检查

  1、腹部平片

  可出现肠壁水肿增厚、肠胀气、腹腔积液等征象。

  2、钡灌肠检查

  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二、纤维结肠镜检查

  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注意坏疽型不宜做结肠镜检查,其镜下表现为:

  1、急性期

  起病72h以内,黏膜充血、水肿,多见散在出血点、浅表糜烂,约半数可有浅表溃疡,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界限清楚;活检可见炎细胞浸润,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腺管破坏及灶性出血。

  2、亚急性期

  起病72h至7天,可见典型纵行溃疡形成,并可见明显的炎性渗出物;活检可见组织坏死及肉芽修复。

  3、慢性期

  起病后两周至两个月,镜下仅见轻度炎症改变,无特征性,活检整体退行性变,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增生,并可见较特异的含铁血黄素沉着。

06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饮食宜清淡,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果,注意营养均衡,同时限制以下食物的摄入。

  1、忌刺激性食物

  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2、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07西医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常规方法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治疗取决于病因、敏感性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一旦诊断确定,并且临床检查不提示有肠道的坏疽或穿孔,则采用保守疗法。
  1、支持治疗
  一般情况下,如果病人有腹痛则给予胃肠外营养,使肠道得以休息,并尽快停用可引起肠道缺血的药物。积极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补足循环血量,纠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
  2、防治肠道
  继发感染可应用对需氧菌和厌氧大肠埃希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3、给氧和肠管减压
  如果有肠梗阻,则予以胃肠减压,并持续给氧,有助于改善全身和局部状况。
  4、扩血管药物治疗
  已经证实,罂粟碱、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胰导糖素能够使结肠血管扩张,并增加结肠血流或组织氧供。根据病情适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血管造影
  可经导管给予罂粟碱1.0mg/ml,可直接作用于缺血并伴有肠系膜动脉痉挛的血管,使之扩张,并可维持输注24h。
  6、康复治疗
  在院或出院的病人应该进行扩血管治疗,定期复查血糖、血脂,控制高血压,减少或避免血栓形成及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已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尤其是有肠管切除者,应该注意静脉营养,病人可进食后,注意膳食调配,调整营养状态。
  7、择优方案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应先行以扩血管药物为主的保守治疗,如出现外科手术指征,则应尽早手术治疗。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早发现,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良好。如有肠穿孔,腹膜炎者预后差。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