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和遗传是弓形腿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
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当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情况下,内侧副韧带偏大的力量就会牵拉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形成弓形腿。
由此可见,认为弓形腿都是骨头弯了,是一种误解。
造成宝宝弓形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就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而形成弓形腿。
本病征为骨软骨炎或骨骺炎,病因未明,可能与外伤、过敏有关,包括结核、梅毒所致者在内,有骺软骨生长缺陷,邻近胫骨骺部内侧或外侧部骨化延迟。因下肢畸形至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身体矮小。
弓形腿有如下症状:
1、膝部内翻或外翻畸形,早期多无不适,或仅有行走不便,双腿软弱或易于疲劳,不能久行和久站。
2、步态异常,走路呈“八”形或“鸭”形步态,行走有程度不同的障碍。
3、双下肢伸直时,两膝或两内踝间的距离增大。
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在儿童生理发育中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因为在宝宝早期的骨骼组织中含胶质多,含钙质少,骨质比较软弱,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变形在他们的肌肉组织中,尤其是下肢比较娇嫩,肌纤维细软、含水分多如果练习走路的时间太早,全身的重量必为双下肢所承受,往往容易使双腿产生弯曲和变形,出现弓型腿,影响宝宝日后体态的美观和运动能力的正常发挥
1、儿童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将宝宝学走路的时期定在11个月之后为宜
2、有条件的话,适量让婴儿在木地板上光脚走路
3、好不用学步车学走路,因为这样婴儿的腿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膝外翻和膝内翻是较常见的下肢畸形,其主要是由于佝偻病或骨软化病所引起的膝部畸形。需要做的检查如下。
1、婴儿型
X线照片的主要所见是胫骨上端内翻成角,股骨远端也呈内翻畸形。胫骨上部的干骺端和骨骺有一系列的改变,具体变化依骨的发育和成熟程度而定。本症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的变化均较大,有的病儿到3~4岁时X线表现完全消失。但另外一些病儿到10~13岁时,改变依然存在。
2、少年型
本型的X线所见与婴儿型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因为此时二次骨化中心已经形成,病变较为局限。骺板的内侧1/2的中部变窄,对侧的骨密度增加,骨骺形状正常,骺板不呈阶梯状。股骨远侧也呈内翻畸形,而胫骨远端呈外翻畸形。与自然发展到少年时的婴儿型不同,少年型的胫骨内侧骺板表现为早闭,而前者有骨桥形成。
弓形腿因下肢畸形至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身体矮小。
1、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鱼、虾皮、虾米、海带,奶类豆类食物。
2、清淡富于营养为主,多吃蔬果,如香蕉、草莓、苹果等。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胶等。以此增强个人抗病的体质。平时还要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3、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弓形腿的矫正方法包括:手术、正O仪器、夹板、绑腿、锻炼、矫正鞋垫等。
手术适应于弓形腿程度非常重,或者已经并发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的患者。手术的好处是被动治疗,矫正立竿见影。缺陷是需要截骨,副作用大,痛苦和风险大。
非手术矫正方法,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从而使胫骨外旋,达到矫正目标。
非手术矫正方法,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缺陷则是主动治疗,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没有恒心就达不到矫正目的。
目前的非手术矫正方法中,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的,还是正O仪器。
通过X光的对下肢骨的检查,如果是骨骼解剖轴畸形导致的弓形腿,并导致膝盖关节有不适感。则具备手术指症。
通过所谓松弛韧带是“南辕北辙”的错误方式。
否则,矫形学科不会在中国各医科大学作为教程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