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有时两小腿在同一平面折断,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易造成开放性骨折。间接暴力多见为高处跌下,跑跳的扭伤或滑倒所致的骨折,骨折线常为斜型或螺旋型,胫骨与腓骨多不在同一平面骨折。
胫腓骨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尤其不稳定性骨折极易移位,局部外固定往往失败,重定不理想,因力线改变,会引起行走疼痛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在外伤性胫腓骨骨折中,主要是容易合并主要血管损伤,因其多为重大暴力引起的损伤,故其伤情通常较重,并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及内脏器官损伤,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后,肌肉丰富的小腿肌群组织极易受累,因为骨骼肌对缺血较为敏感,通常认为肢体肌肉组织在缺血六到八小时后就可以发生变性,坏死。如同时合并有软组织本身的损伤,则其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就更短暂。而且,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术后伤口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亦大大增加了截肢的危险性。
胫腓骨骨折后,常见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表现成角和重叠移位。应注意是否伴有腓总神经损伤,胫前、胫后动脉损伤,胫前区和腓肠肌区张力是否增加。往往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在骨折本身所产生的后果更严重。
由于胫腓骨位置表浅,一般诊断都不困难,常可在疼痛、肿胀的局部扪出移位的骨断端。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骨折合并的胫前后动静脉和腓总神经的损伤。检查时应将足背动脉的搏动、足部感觉、踝关节及拇趾能否背屈活动作为常规记录。对局部损伤比较严重的挤压伤、开放性骨折以及曾有较长时间扎止血带及包扎过紧的伤员,特别要注意观察伤肢有无进行性的肿胀,尤以肌肉丰富处为然,如已发生皮肤紧张、发亮、发凉、起水泡、肌肉发硬、足背动脉扪不出、肢体颜色发绀或苍白等,即是筋膜间隙综合症的表现。应及时是紧急处理。
应该预防直接或间接暴力可减少发病率,若发生骨折,应针对不同骨折部位积极预防不同的并发症,防止缺血,坏疽,影响功能,
患者骨折后,为了能尽快恢复小腿的负重功能,必须对骨折断靖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及肢体缩短应予完全纠正,从而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固定后,即刻指导其作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稳定型骨折固定两星期后,在医生指导下作抬腿及屈曲膝关节活动,三星期后,在夹板继续固定下,可以离床双拐不负重步行,后期可作搓揉舒筋及蹬车活动,
胫腓骨骨折的辅助检查方法多采用X线检查,平片见胫腓骨上有局限骨纹断裂,骨皮质不连续并有切迹者,骨密度增高和骨膜增厚硬化基本上在所有病例中都可以现,骨小梁粗乱排列不整齐,并可见模糊不完全性骨折线,严重病例可签名簿骨骼变形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对于怀疑可能有动脉损伤的病例要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因为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在床旁进行,操作方便、快捷,并能明确各部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及方向,对肢体的血供范围及血管损伤的情况多能有大致的了解,这对于急诊手术方案的及时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必要时可行DSA检查。但DSA检查的临床应用仍有较多的局限性, 比如属有创性检查手段,需反复搬动患者,对于全身多发伤患者较为不便及危险、费时,可能耽误救治时机。
胫腓骨骨折患者忌盲目补充钙质。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
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
稳定性胫腓骨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一、无移位的胫腓骨干骨折:可采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
二、有移位的横形或短斜行骨折: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固定期间均应注意石膏和夹板的松紧度,并定时行X线检查,发现移位应随时进行调整,或重新石膏固定,六到八周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三、单纯胫骨干骨折:由于右完整腓骨的支撑,多不发生明显移位,用石膏固定六到八周后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四、单纯腓骨干骨折:若不伴有上、下胫腓联合损伤,亦不需要特殊治疗。为减少下地活动时疼痛,用石膏固定三到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