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样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简述如下:
狼疮样综合征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多原因的。药物引起本病的报道较多。能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
在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楚的今天,欲阐明药物诱发的狼疮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相当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最早发现本综合征家族成员中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并有很多家族成员有血清学异常。这些病人在停药以后,其症状还能持续存在,这一事实也说明他们有潜在性狼疮的自然发病倾向,但这种学说未得到广泛的承认。通过对普鲁卡因胺引起本综合征的研究发现,这些病人在用药以前,不论是LE细胞还是其他血清学反应均为阴性,而在用药过程中转为阳性。用药前ANA阴性,用普鲁卡因胺后进行观察,约50%在用药2~18个月后ANA转为阳性,其中有部分病人出现轻度红斑狼疮症状。这又说明本综合征与所谓狼疮素质无关,只能说是由普鲁卡因胺引起的狼疮样改变。
从引起本综合征的各类药物来看,它们之间并无化学上或药理上的共同特征,但是,除青霉素之外,其他药物都需大剂量的长期用药(至少2个月以上)方能引起本综合征。
药物除诱发药物性狼疮样综合征外,尚可诱发其他类风湿病,如青霉胺可诱发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青霉素可诱发多发性肌炎;苯妥英钠可诱发狼疮-硬皮病样重叠综合征;有的药物尚可诱发结节性多动脉炎样综合征;有时可发生关节腔积液;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和腹水;还可伴有雷诺现象、舍格伦综合征、皮下结节和胸壁血栓性静脉炎。浆膜炎通常是继关节疼痛之后发生,多发性浆膜炎和肝脾肿大的发生率也较高。
狼疮样综合征有哪些症状?简述如下:
1、发热。约半数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有时发热可为其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可为其早期表现,继之可出现其他症状,也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2、关节症状。有关节疼痛、关节炎,四肢关节均可受累,以对称性、多发性为特征,有时可发生关节腔积液。
3、肌痛。肌痛或与关节症状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可见于全身任何部位的肌肉,但以四肢及躯干肌痛为明显。
4、浆膜炎。为多发性,可累及心包和胸膜,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和腹水,浆膜炎通常是继关节疼痛之后发生,可出现双侧胸痛、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发现单侧或双侧呼吸音减弱,有时可出现胸膜摩擦音,有心包炎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5、皮损。可表现为多形性渗出性红斑、荨麻疹、荨麻疹样皮疹、紫癜、结节性血管炎、血管性水肿、甲下出血、甲周小血管栓塞造成的坏疽等,但很少有典型的蝶形红斑。
狼疮样综合征的预防:治疗疾病过程中控制药物总剂量是预防本综合征的关键所在一旦确诊为本综合征,立即停用致病药物或改用其他药物,是预防本综合征继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措施
狼疮样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简述如下:
1、血常规及血沉。约20%病例有贫血,30%病例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大多偏低,多数病例血沉增快。
2、尿常规。少数病例可表现轻度蛋白尿、管型尿和镜下血尿,3项当中可以其中1项、2项或全部阳性。
3、生化学检查。多无异常,仅部分病例有γ球蛋白升高。
狼疮样综合征的饮食原则:
1、忌食无花果、黄泥螺以及芹菜等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
2、不要食用或少食用蘑菇、香菇等菌类食物。
3、豆制品含有雌激素,最好少量食用或禁食。
4、活动少、消化功能差的病人,最好少吃或者不吃含脂肪较多的油腻食物。
5、戒烟、禁酒,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吃生的葱、姜、蒜。
6、少吃或不吃甜食、含糖量高的糕点、甘蔗、甜菜。
7、每天控制食盐的总摄入量。
狼疮样综合征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1、治疗
一旦确诊为本综合征,立即停用致病药物或改用其他药物,是治疗本综合征最有效的措施。若停药后症状仍持续存在,可考虑应用激素。激素有抑制病情发展的作用,可用泼尼松40~50mg/d,分次口服,连续用药1~2周,多能控制病情发展。
2、预后
本综合征预后较好,多可随停药而恢复正常,很少有后遗症。惟再次用药又能再度诱发本症,必须予以注意。个别病人需长期用激素维持治疗,这可能是药物诱发的本综合征已转化为特发性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