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消化内科 >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简介

相关问答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是指在肝脏疾病的病程中出现的贫血并发症,常见于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流行病学:据北京协和医院统计资料表明由重型肝炎脾功能亢进引起贫血占全部住院合并贫血患者的22%。而关于慢性肝病患者中合并贫血者比例国内尚少报道。国外两组报道慢性肝病患者合并贫血20%~75%。

 

【详情】

01肝脏疾病所致贫血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肝病贫血最常见于Laennec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血色病、坏死后性肝硬化、急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等亦可引起肝病贫血。

  二、发病机制

  肝病贫血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证明与以下因素有关:

  1、造血因子缺乏: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对血液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也起着重要作用。包括:

  (1)造血原料的储备:叶酸、维生素B12、铁剂均在肝脏内贮存备用,许多蛋白质和脂类亦在肝脏内合成。

  (2)凝血因子合成: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Ⅸ、Ⅹ、Ⅻ、ⅩⅢ等均在肝内合成。

  (3)分泌部分红细胞生成素:肝脏是肾外分泌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场所。

  因此,当肝病时上述功能发生障碍,可引起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出血,产生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生存期缩短: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可见于酒精中毒性肝病、胆汁性肝硬化、阻塞性黄疸、传染性肝炎等肝脏疾病。甚至在上述疾病未合并贫血时即出现红细胞寿命缩短,约70%肝病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关于肝病中红细胞寿命缩短的确切原因仍未充分明了。患者与健康人交叉输血,则患者红细胞生存期在健康人体内明显延长,而健康人红细胞在患者体内亦缩短。提示红细胞生存期缩短为红细胞外溶血因子所致。经研究证明,以下因素与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1)脾大:肝病时充血性脾大可伴有脾功能亢进,使红细胞在脾脏破坏过多。用51Cr标记红细胞方法检验证明,伴有脾大患者红细胞寿命较不伴有脾大者明显缩短。国外实验证明在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中,脾脏肿大重量每增加1kg,则脾脏每天红细胞破坏量增加血细胞比容1%。

  (2)红细胞代谢异常:肝病患者红细胞内戊糖磷酸途径代谢低下,使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生成减少,血红蛋白易被氧化,而导致Heinz小体形成,红细胞易被破坏。戊糖磷酸途径代谢低下原因可能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减低或其他仍不明了原因有关。此外,患者常合并低磷血症,使红细胞内ATP水平下降,膜变形性降低可产生溶血。

  (3)红细胞膜脂质异常:红细胞膜由双层脂质构成,膜的外侧以游离胆固醇和两种磷脂即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为主,膜的内侧两种磷脂以磷脂酰丝氨酸及磷脂酰乙醇胺为主。在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患者,其红细胞膜外侧的游离胆固醇及磷脂酰胆碱比正常增加20%~50%,导致红细胞表面面积增大而形成特异性的薄型巨细胞和靶型红细胞,使其通过脾脏血窦时滞留时间过长,易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破坏。此外,胆道阻塞患者体内唾液酸苷酶活性增加,使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活力下降。

  (4)棘状红细胞(acanthocyte)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膜上胆固醇明显增多而磷脂酰胆碱无相应增加,致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在通过脾脏时,细胞膜被单核巨噬细胞一部分一部分的吞噬,使红细胞表面积不断缩小,最后变成棘状红细胞。红细胞膜脂类改变的机制已知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与磷脂比例:成熟红细胞本身不能合成脂类,需要依靠血浆中脂蛋白供给来进行更新。血浆中脂蛋白异常使得红细胞膜上脂类成分改变。但为何部分患者未发生血浆脂蛋白异常机制仍不清楚。

  ②血浆内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降低。

  ③血浆内胆汁潴留。

  ④其他因素:酒精中毒性肝病患者常产生酒精诱发维生素E缺乏导致红细胞膜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下降,使膜变形、对氧化剂抵抗性下降。此外,门脉高压、脾大亦可能为肝病溶血部分原因。

  3、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大部分肝病患者的血浆铁更新率、红细胞内铁利用率、红细胞内铁更新率正常或下降,说明骨髓造血功能减低。但亦有报告增多者,可能与患者有无合并症有关。酒精中毒性肝病患者红细胞造血功能明显受抑。表现为骨髓的幼红细胞有巨幼变,幼红、粒细胞胞质内有囊泡,以及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加等,说明有红系病态造血。戒酒后上述现象消失。

  4、血浆容量增加:慢性肝病患者大多数合并贫血,其血浆容量较正常人增加约15%,贫血部分患者红细胞容量并不减少,因而血液稀释亦是肝病贫血的原因之一。

  5、出血:肝硬化合并出血者在不同报告为24%~7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主要出血部位为胃肠道,其次为痔疮、子宫出血。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更加重出血。出血亦为肝病患者的贫血原因之一。

02肝脏疾病所致贫血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溶血性贫血,上消化道出血。

  1、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

  2、上消化道出血: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约50cm一段),以及胰管和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粪为主,是常见的外科急症。

03肝脏疾病所致贫血有哪些典型症状

  由于肝脏疾病病因不同,贫血程度和临床表现亦因之而异,一般为轻中度贫血,严重贫血少见,肝硬化无并发症患者贫多为正细胞,正血红蛋白性贫血,少数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肝功能急剧恶化至死亡前数月可突然发生刺状红细胞溶血性贫血,但如肝功能改善,溶血会自行缓解,在酒精中毒性肝病患者,甚至肝功能轻微受损时,亦可能会有阵发性溶血性贫血,这种溶血性贫血常为轻~中度,具有自限性,可反复发作,戒酒后2~3周好转,再次饮酒时又可诱发,如患者同时伴有黄疸和高脂血症,称之为“Zieve综合征”。

04肝脏疾病所致贫血应该如何预防

  主要针对肝病治疗,避免饮酒,加强营养,积极采用保肝治疗法有上消化道大出血及巨脾患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补充必要的造血物质,包括叶酸、维牛素B与铁剂,某些病人可获一定疗效饮食忌单调,配制避免不合理,尤不可长期偏食食用含铁食物时,不应与含草酸或鞣酸较高的苋菜、鲜笋、浓茶等同用忌饮高浓度白酒,忌多饮咖啡、浓茶,忌吸烟

 

05肝脏疾病所致贫血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外周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亦可呈巨细胞样贫血,血小板减低,但一般均不低于50×109/L,白细胞一般正常,但分类可见淋巴细胞比例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增多,血浆中可测定出中性粒细胞趋化抑制因子,可全血细胞减少,合并出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

  2、骨髓象:增生正常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常明显活跃,使粒/红比值下降,常见有“大幼红细胞”,即指红细胞体积增大而染色质结构正常的幼红细胞,但约20%患者骨髓中可见巨幼红细胞增多,

  3、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可选择做X线,B超,CT,肝功,生化等检查。

06肝脏疾病所致贫血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贫血的早餐推荐食物

  1、蛋白食物:铁强化奶粉,牛奶加糖,酸奶,豆浆加糖,鸡蛋羹,煮鸡蛋,卤鸡蛋,瘦酱肉片,豆腐干等。

  2、主食:小馒头,小笼包,三鲜包,麻酱花卷,小蛋糕,面包,豆包,椰蓉包,两面枣丰糕,大米红枣粥,小米粥,红豆粥等。

  二、贫血的午餐及晚餐推荐食物

  1、菜类:清蒸鱼,卤猪肝,菜末炒肝末,鲜虾肉泥,什锦猪肉菜末,虾末菜花,猪肝丸子,胡萝卜泥,番茄鱼泥,碎菜牛肉,肉末番茄,肉末卷心菜,炒碎青菜,麻酱拌茄泥,清蒸肝糊,胡萝卜炒肉丝,海带丝炒肉丝,青椒炒肝丝,番茄熘丸子,芹菜炒肉丝,莴笋炒肉丝,扁豆炒肉丝,蒜薹炒肉丝,青椒炒肉丝,海米香菇油菜,香干海米拌芹菜,卤猪肝,拌鱼肉,三色鱼丸。

  2、主食类:红小豆粥,菜肉馄饨,牛肉水饺,虾肉小笼包,豆沙包,芝麻包,什锦糖包(核桃仁、花生仁、芝麻、果脯、葡萄干、蜜枣、瓜条、京糕、桂花、白糖),小笼包,麻酱花卷,肉末菜粥,鸡肉末粥,肉松饭,疙瘩汤,蛋黄粥,鱼肉松粥,麻酱花卷,小肉卷,菜肉小包子,鱼肉水饺,两米芸豆粥,玉米面黄豆粥,肉末软饭,鸡蛋面条,肉末面条,葱油虾仁面。

07西医治疗肝脏疾病所致贫血的常规方法

  1、肝病贫血治疗应以原发肝脏疾病的治疗为主如肝病病因去除或改善,贫血常随之纠正。积极采用保肝治疗,改善肝功,加强患者营养。

  2、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或脾功能亢进患者可考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3、对合并有溶血性贫血发作患者戒酒,用降脂药改善血中不正常胆固醇和磷脂酰胆碱比例,控制脂肪肝进展可能会有效。视患者造血原料缺乏种类补充造血原料。

  4、合并巨幼细胞贫血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常可获得较好疗效。

  5、合并出血者可补充铁剂或输血。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