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肿瘤中发生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等部位的肿瘤发生率约为36%,占全身肿瘤的0.2%左右。发病率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小肠内容物是液体状态,可以减低进入小肠的致癌物质的浓度。
2、小肠排空速度快,减少了致癌物质与小肠的接触时间。
3、小肠内含有保护性酸及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IgA,可能对致癌物有溶解作用。
4、小肠可能有一种类似脾脏的特殊保护系统,起到防御肿瘤的作用。
小肠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见于中老年,50~7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在小肠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良性肿瘤较常见的有平滑肌瘤、脂肪瘤和腺瘤,血管瘤比较少见,而神经纤维瘤、纤维瘤、纤维肌瘤等更为罕见。恶性肿瘤中以恶性淋巴瘤、腺癌、平滑肌肉瘤等较为多见。肿瘤可以发生于小肠的任何部位,其中腺瘤和类癌多见于十二指肠,其他肿瘤则多见于回肠和空肠。肿瘤多为单发,但也可多发,恶性肿瘤多发性病变常为肠外原发病灶转移所致。
肠肿瘤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消化道出血和贫血,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1、肠梗阻:1/3的病人可发生肠梗阻。一般为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呕吐及腹胀不十分显著。其特点是肠梗阻可反复发作及自行缓解。
2、肠穿孔与腹膜炎:发生率为8.4%~18.3%。部分是在肠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的,其他病例则因肿瘤侵犯肠壁发生溃疡、坏死、感染而致肠穿孔。急性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死亡率极高。慢性穿孔可发生肠袢间粘连、炎性包块、脓肿及肠瘘。
3、消化道出血与贫血:发生率为18.1%~27.9%,常见于黏膜下肿瘤。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肿瘤表面糜烂、溃疡、坏死所致。如长期的隐性出血,病人发生贫血。
肠肿瘤有小肠肿瘤和结肠癌等,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具体如下所述。
一、小肠肿瘤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常表现下列一种或几种症状。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因肿瘤的牵伸、肠管蠕动功能紊乱等所引起,可为隐痛、胀痛乃至剧烈绞痛。当并发肠梗阻时,疼痛尤为剧烈。并可伴有腹泻、食欲不振等。
2、肠道出血常为间断发生的柏油样便或血便,甚至大量出血。有的因长期反复小量出血未被察觉,而表现为慢性贫血。
3、引起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肠套叠,但极大多数为慢性复发性。肿瘤引起的肠腔狭窄和压迫邻近肠管也是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亦可诱发肠扭转。
4、腹内肿块一般肿块活动度较大,位置多不固定。
5、肠穿孔多见于小肠恶性肿瘤。急性穿孔导致腹膜炎,慢性穿孔则形成肠瘘。
6、类癌综合征是由于类癌细胞产生的5-羟色胺和血管舒缓素的激活物质缓激肽所引起。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面、颈部和上躯体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腹泻,哮喘和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发生心瓣膜病。常因进食、饮酒、情绪激动、按压肿瘤而激发。大多见于类癌而有肝转移的病人。
二、结肠癌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发展后主要有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
2.腹痛:也是早期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3、腹部肿块:多为瘤体本身,有时可能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如为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可有一定活动度。如癌肿穿透并发感染时,肿块固定,且有明显压痛。
4、肠梗阻症状:一般属结肠癌的晚期症状。多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肠梗阻。主要表现是腹胀和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当发生完全梗阻时,症状加剧。左侧结肠癌有时可以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为首先出现的症状。
5、全身症状:由于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引起,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病情晚期可出现肝肿大、黄疸、浮肿、腹水、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恶病质等。由于癌肿病理类型和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则以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为显著。
肠肿瘤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尤其对肠肿瘤的高发人群要引起注意肠肿瘤的高发人群如下所述
1、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肿瘤,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肿瘤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肿瘤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肿瘤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肿瘤,可明显增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会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以上人群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肠肿瘤的检查包括X线钡餐、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结肠镜等,其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一、小肠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检查,由于小肠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又缺少早期体征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容易延误诊断。对具有一种或数种表现者,应考虑小肠肿瘤的可能,需作进一步的检查。
1、X线钡餐检查:对疑有十二指肠的肿瘤,采用弛张性十二指肠钡剂造影。
2、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镜检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术: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3、由于类癌病人血中5-羟色胺升高,故对怀疑类癌的病例,测定病人尿中的5-羟色胺的降解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
4、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
二、结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易被忽视。
凡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
1、Ⅰ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
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患肉史。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4、以下五种表现具有二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
对此组高危人群或对疑为结肠癌时,行X线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不难明确诊断。B型超声和CT扫描检查对了解腹部肿块和肿大淋巴结,发现肝内有无转移等均有帮助。血清癌胚抗原(CEA)值约60%的结肠癌病人高于正常,但特异性不高,用于术后判断预后和复发,有一定帮助。
肠肿瘤患者术后宜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其具体饮食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1、肠癌术后患者的饮食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的饮食,常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防癌食品。
2、手术后的病人,都应在饮食中补充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可选果汁和菜汤饮用。一般认为,每日饮食中维生素C不足100毫克时,应另外用维生素C药片加入其中,以补足到100毫克以上。
3、手术中的出血和手术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分泌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机体排钾量增加,血钾和细胞内钾浓度减少。故在手术后病人的饮食中要注意增加含钾多的食品,如肉汁、菜汤、连皮水果等。
4、手术过程中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有些病人虽然用输血的方式给予补充,但输血所补充的血液不如由营养自身产生的血好。所以手术后病人的饮食,应注意增加补血的成分,如含蛋白质和铁质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蛋类、牛奶、鲫鱼、鸭汤、桂圆、银耳、甲鱼等。
5、术后的病人常常厌油腻的食物。虽然补充脂肪对手术后的病人也很重要,但为了防止破坏病人的胃口,饮食宜清淡少油。选用鲜味浓的小麻油等较好。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虫夏草对术后恢复有较大帮助。研究发现,冬虫夏草所含虫草素能有效吞噬肿瘤细胞,效果是硒的4倍,还能增强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在肿瘤化疗期间以及肿瘤手术后可起到阻止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病人宜选用天然虫草素含量较高的冬虫夏草,粉碎后服用,每次1.5克,每日2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7、癌症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是常见的,可以吃一些温补类的肉类,羊肉、狗肉、鹿肉、牛肚、阿胶、鸡肉、鸡蛋、鸽肉、甲鱼等。
8、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要给少纤维无刺激的饮食,以免饮食刺激伤口愈合。吃饭时要保持精神平静和情绪安定。每日6~7餐,干稀分食,在进餐后30分钟再喝饮料或水。
肠肿瘤的治疗一手术为主,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一、小肠肿瘤
小的或带蒂的良性肿瘤可连同周围肠壁组织一起作局部切除。较大的或局部多发的肿瘤作部分肠切除吻合术。恶性肿瘤则需连同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作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根据情况,选用化疗或放疗。如肿瘤已与周围组织浸润固定,无法切除,并有梗阻者,则可作短路手术,以缓解梗阻。
二、结肠癌
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1、结肠癌根治性手术 它的切除范围须包括痛肿所在肠袢及其系膜和区域淋巴结。
(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的癌肿。对于盲肠和升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右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包括长约15~20cm的回肠末段,作回肠与横结肠端端或端侧吻合。对于结肠肝曲的癌肿,除上述范围外,须切除横结肠和胃网膜右动脉组的淋巴结。
(2)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切除包括肝曲和脾曲的整个横结肠,包括胃结肠韧带的淋巴结组,行升结肠和降结肠端端吻合。倘若因两端张力大而不能吻合,对偏左侧的横结肠癌,则可切除降结肠,行升结肠、乙状结肠吻合术。
(3)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结肠脾曲和降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横结肠左半、降结肠,并根据降结肠癌位置的高低切除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然后作结肠间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术。
(4)乙状结肠癌的根治切除术:要根据乙状结肠的长短和癌肿所在的部位,分别采用切除整个乙状结肠和全部降结肠,或切除整个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和部分直肠,作结肠直肠吻合术。
2、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应当在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适当的准备后,早期施行手术。右侧结肠癌,可作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回肠结肠吻合术。如病人情况不许可,则先作盲肠造口解除梗阻,二期手术行根治性切除。如癌肿已不能切除,可切断末端回肠,行近切端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远切端回肠断端造口。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一般应在梗阻部位的近侧作横结肠造口,在肠道充分准备的条件下,再二期手术行根治性切除。对肿瘤已不能切除者,则行姑息性结肠造口。
在结肠癌手术切除的具体操作中,首先要将肿瘤所在的肠管远近端用纱布条扎紧,以防止癌细胞在肠腔内扩散、种植。随即结扎相应的血管,以防止癌细胞血行转移;然后再行肠袢切除。
结肠癌手术的术前准备十分重要。常用的一类是口服肠道抗菌药物、泻剂及多次灌肠办法:
(1)全肠道灌洗法,于术前12~14小时开始口服37℃左右等渗平衡电解质液(用氧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配制),引起容量性腹泻,以达到彻底清洗肠道目的,一般灌洗全过程约需3~4小时,灌洗液量不少于6000ml。灌洗液中也可加入抗菌药物。但此法对有的病人不能耐受;对年迈体弱,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肠梗阻者,不宜选用。
(2)于术前2日进流质饮食,口服肠道抗菌药物(如新霉素,磺胺胍及甲硝唑等)和泻剂(如蓖麻油10~30ml或硫酸镁15~20g,每日1次),术前晚清洁灌肠。
(3)口服5%~10%甘露醇法,较前法简便。但因甘露醇在肠道内被细菌酵解,可产生因术中使用电刀而易引发爆炸的气体,应予注意,对年迈体弱、心功能差者,也应慎用。上述这些术前肠道准备措施可使结肠排空,并尽量减少肠腔内细菌数量,减少手术后感染。
3、化学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不论辅助化疗或肿瘤化疗均以5-FU为基础用药。辅助化疗适用于根治术后DukesB及C期病人,常用方案:
(1)5-FU:每日450mg/m2,连续5日静脉注射。间歇4周后,每次450mg/m2,每周1次,连用48周,与此同时应用左旋咪唑50mg,3次/日,每2周服3日,连用1年。
(2)CF/FU方案:CF(亚叶酸钙)每日20或200mg/m2×5日;5-FU每日450或370mg/m2×5日,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术后共应用6疗程。
(3)口服FT-207(呋氟尿嘧啶):100~150mg/m2×5日,每日3次,总量达20~30g。
结肠癌的预后较好,经根治手术治疗后,DokesA、B及C期的5年生存率约分别可达80%、65%及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