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是一种免疫紊乱性疾病。
2、发病机制
本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抗磷脂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均有影响。抗磷脂抗体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磷脂结合后,使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前列环素(prostacyclin)的合成及释放减少。前列环素有重要的抗血小板凝集和较强的扩血管作用。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磷脂结合可激活血小板,使其释放血栓素A2(thromboxane,TXA2)。血栓素A2是一种血管收缩剂和凝集前物质。当APL阳性时,患者的血清中血栓素显著增高和前列环素水平降低。由于二者比例失衡,致使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抗血小板凝集功能减弱。
可发生动脉血栓,出现缺血性坏死,如心肌梗死、肠梗死,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等;神经系统损伤可并发脑缺血、脑血栓、脑出血、精神行为异常、癫痫、舞蹈病和脊髓病变,如截瘫等;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可发生自发性流产和死胎,肢端坏疽,肢体慢性溃疡,心瓣膜损伤和心内膜炎等。
1、血栓形成
血栓可以发生在动脉,也可发生在静脉,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种类,部位和大小,可以表现为单一血管或多个血管受累,最常见部位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一条腿水肿和疼痛,此外,脑,肾,视网膜的动静脉,矢状窦和海绵窦均可出现血栓,虽然血栓可发生于各个动,静脉及其分支,但对病人威胁更大的则是动脉血栓,动脉循环阻塞后,可出现缺血性坏死,如心肌梗死,肠梗死等,肾小动脉及更小血管阻塞后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北京儿童医院观察到2例抗磷脂抗体阳性的狼疮患儿因视网膜动脉闭塞而造成视力下降,1例狼疮患者出现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栓塞而致上肢水肿和疼痛。
2、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是抗磷脂综合征表现之一,有人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中30%抗磷脂抗体阳性,约有5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可能是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膜磷脂结合,激活血小板,使其凝集加速,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3、神经精神系统损伤
神经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tischemicattacks),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脑出血,精神行为异常,癫痫,舞蹈病和脊髓病变如截瘫等。
4、自发性流产和死胎
具有抗磷脂抗体的女性患者常有多次自发性流产或妊娠中末期胎死宫内的病史,病理研究发现,在抗磷脂抗体阳性伴习惯性流产者的胎盘中,有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和阻塞,以致血管蜕膜段脱离胎盘,造成胎盘血液灌注不良,这是导致胎盘和胎儿供血减少引起流产的主要原因。
5、其他表现
皮肤网状青斑,溶血性贫血和由于动脉血栓形成而致肢端坏疽,以及静脉血栓可致血栓性静脉炎或肢体慢性溃疡等,此外,还见关于合并心瓣膜损伤和心内膜炎的报道。
本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够清楚,因此无确切预防措施这样的病症可以适当的才用中药的方法调养,和气血养脾胃注意调整睡眠,合理性的增强体抗力可以采用六君子,归脾汤,养心汤等药物,注意日常的结合维生素食物的保养,积极对病症预防,防止小儿抗磷脂综合征
1、梅毒血清假阳性试验和VDRL试验
这两种试验在狼疮或其他结缔组织病的阳性率为5%~19%,因此对于本病的血栓形成,这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
2、狼疮抗凝集物
LA是一种IgG或IgM类免疫球蛋白,在体外能干扰并延长各种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目前常用的筛选LA的较敏感的方法为白陶土凝集试验(KCT),LA不单单发生于狼疮,它与血栓形成有关。
3、抗磷脂抗体
抗心脂抗体抗磷脂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的抗体,抗心脂抗体是其中的一种,ACL与临床上的一些合并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的疾病有关,而且特异性很强,因此有众多学者常常将上述临床表现合并有这类抗体的抗磷脂综合征,又称为抗心脂综合征。
1、抗磷脂抗体综合症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2、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螃蟹,甲鱼,苡仁(薏苡仁),马齿苋,不能吃食杏子及杏仁类食物,不能吃食黑木耳类食物。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
1、治疗
目前无满意的治疗方案。治疗的主要目标为抑制血栓的形成,包括抗血小板、抗凝、促进纤溶等药物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可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潘生丁)。对于已形成血栓者,急性期一般采用溶栓治疗,如使用肝素和华法林(warfarin)。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介入治疗及外科取栓等。目前,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一般不使用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则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使用。有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应用羟氯喹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严重的血小板减少,通常采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近年来有人采用静脉注射γ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对持续高凝患者可考虑使用尿激酶或其他纤溶剂。
2、预后
发生并发症者预后不好,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可为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