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嗜血流感杆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分为荚膜6型。以b型致病力最强,临床近95%的重症嗜血流感杆菌感染是由b型引起。
年龄越小,感染Hib危险性越大,其发病率越高。Hib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分泌物传染,新生儿可通过母亲产道感染。感染多呈散发,常年都有发病,但通常是秋季开始上升,冬季达到高峰。由它所致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居多。遗传因素可能有较重要的作用。另外疾病因素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或功能性无脾症、早产、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Hib感染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因为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白血病或其他恶性淋巴瘤患儿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以及气管插管的增多等因素,使Hib感染有增加趋势。
二、发病机制
最易受侵犯者为婴幼儿、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肿瘤、糖尿病病人等)。这些人常常发生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1、致病机理
流感嗜血杆菌通过其丝状菌毛黏附于口腔及鼻咽部上皮细胞,分泌IgA蛋白酶,防止SIgA对其作用。流感嗜血杆菌产生内毒素的类脂A成分(脂多聚糖LOS)、糖蛋白相关因子或称为低分子葡萄糖肽,可抑制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使流感嗜血杆菌不被排出气道。b型菌株的荚膜多糖有抗吞噬作用,使Hib逃避宿主吞噬细胞的清除作用。再通过丝状菌毛或黏附因子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腺结合。流感嗜血杆菌定植后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屏障,可在局部生长繁殖并向邻近组织扩展,引起呼吸道疾病,也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引起全身病变,可通过血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
2、免疫反应
荚膜抗原的杀菌抗体、补体、吞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1)抗体
局部SIgA在阻止流感嗜血杆菌黏附于呼吸道黏膜中起重要作用。抗Hib荚膜多糖的杀菌抗体、抗LOS抗体及抗OMP抗体与细菌结合,其Fc段与吞噬细胞结合,对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起调理作用。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后诱生的抗荚膜杀菌抗体水平,在
(2)补体
Hib有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的作用。补体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在感染的早期以替代途径活化为主,在感染的后期则依赖于经典途径的作用。在先天性补体成分缺乏症的小儿,如C2、C3、C4或C3b灭活因子缺乏症的小儿,对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3)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共同作用,清除流感嗜血杆菌。在体内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起作用。在脾切除的小儿,对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婴儿多并发脓胸、心包炎、败血症、脑膜炎及化脓性关节炎。易后遗支气管扩张症,发展成化脓性支气管炎,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坏死,部分黏膜与基底膜分离,细支气管及其周围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细支气管炎。细菌侵犯肺泡并在肺泡内生长繁殖,引起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水肿、渗出,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活性增强,伴随炎性渗出物的产生而导致肺实变。
起病较缓,病程为亚急性,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继之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另外,临床常表现为痉挛性咳嗽及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体检可见支气管肺炎或肺实变体征,可闻管状呼吸音及湿啰音等,易并发脓胸,脑膜炎,败血症,心包炎等,病程长达数周之久,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包填塞表现,X线胸片可呈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或肺段实变改变,约20%发生脓胸,肺炎吸收后可形成肺大疱。
1、嗜血流感杆菌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其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疫苗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新型耦联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这一疫苗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并主张在全球范围内的婴儿群体中广泛应用Hib荚膜多糖疫苗(PRP)已在美国批准使用,并证实对2岁以上小儿安全有效应注意的是幼婴体内合成抗PRP抗体的能力很不完善,初染嗜血流感杆菌痊愈后还可能第2次甚至第3次发生再感染此外各种Hib荚膜多糖蛋白疫苗如PRP百日咳杆菌疫苗,PRP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PRP-DTP)PRP-白喉类毒素联合疫苗等正处于实验及评价中研制目的是为了提高机体的抗体反应性
2、抗生素
有作者主张与Hib感染患者有接触者服用利福平可起预防作用剂量为每天20mg/kg,连用4天也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应用细菌多糖免疫球蛋白(BPIG),可产生对b型菌株感染的有效保护对所有侵入性Hib感染的小儿,也均应在完成抗生素治疗之前或之后服用利福平,因为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并不能肯定地将鼻咽部的细菌完全清除
1、血象
白细胞计数可减少,也可增至(20~70)×109/L,多数在(1.5~2)×109/L,伴有淋巴细胞的相对或绝对升高。
2、病原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中最重要的是病原学检查,可取血,咽分泌物,痰,脑脊液,胸腔积液,心包液,关节液,气管吸出物等标本进行涂片找细菌,或用含有Levinthol原液的特殊Hi培养基进行培养,可应用Hib抗血清,α-f多价抗血清进行进一步分型,其中痰液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需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痰培养结果,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确诊,有赖于痰培养,如同时血或胸腔积液培养阳性则更有意义,婴儿不易将痰咳出,可采用消毒导管吸出支气管分泌物作培养,血培养对诊断很重要,通过血培养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有无菌血症的存在,而且还可以估计预后,据报告,嗜血流感杆菌血培养阳性率为60%,胸腔积液检查或肺穿刺液的病原学检查也有诊断价值,另外,乳胶微量凝集(LPA)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CIE)均已用于嗜血流感杆菌的抗原检测,有助于嗜血流感杆菌肺炎的快速诊断。
3、细菌抗原检查
由于流感嗜血杆菌为上呼吸道常见菌群,诊断呼吸道Hib感染时不宜用鼻咽部标本进行抗原检测,可用鼻窦穿刺液,气管支气管抽取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查,这些标本取材较困难,一般常用血及尿液标本进行检查即可。
4、血清学检测
可应用ELISA等方法测定b型多糖荚膜抗体,可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抗Hib多糖(Hib-PRP)抗体,也可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Hib的特异性抗OMP的IgG,IgM,在感染急性期,抗OMP-IgM水平高于同年龄平均值2个标准差,或双份血清抗体升高3~4倍以上可诊断为Hib感染。
5、分子生物学检查
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PCR方法测定临床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DNA特异性片段,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X线胸片可呈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或肺段实变改变,下叶肺部多受累,也可呈弥漫性支气管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改变,常伴有胸腔积液,约20%发生脓胸,肺炎吸收后可形成肺大疱。
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肺炎患儿常伴有高热、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一定的优质蛋白。伴有发热者,给予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蛋花汤、牛肉汤、菜汤、果汁等),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蛋糕之类的食品),因为肺炎患儿水分的蒸发比平时多,故必须补充适量的糖盐水。
一、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因流感嗜血杆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故对青霉素不敏感,首选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或与氯霉素合用,剂量为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每天100~200mg/kg,氯霉素新生儿每天15mg/kg,年长儿每天30~50mg/kg,庆大霉素首次剂量为每天2.5mg/kg,以后为每天5mg/kg,疗程为10~14天。肌注或静脉给药,以静脉给药为佳。当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耐药时,可改用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塞肟钠,50~150mg/(kg/d),静脉点滴。尚可选用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多西环素、克拉霉素、氨苄西林等。
2、免疫疗法
可用Hib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菌多糖免疫球蛋白及正常人血丙种球蛋白等。
3、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参见肺炎链球菌肺炎。
二、预后
一般得到及时诊治,预后良好,但Hib可以引起儿童严重的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重症肺炎,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Hib脑膜炎即使得到适当的治疗,仍会有3%~25%的患儿死亡,而幸存者中有30%~50%会留下终身残疾后遗症,如耳聋、学习障碍和运动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