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的研究,已证实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分解产物中,仅10%左右从肠道排出。因此,认为正常人生理情况下胃肠道蛋白质的丢失可以忽略不计。
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
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
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
3、肠淋巴管阻塞,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但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反而使其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肠道炎症。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
1、主要为血浆白蛋白和IgG的降低,早期常有易疲劳、消瘦乏力、性功能减退,严重缺乏时可见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有时出现褥疮,头发干枯易脱落,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兴奋和激动,甚至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有些患者,尤其小儿可有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2、由于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的下降,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转至组织间隙以及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所致,出现全身性水肿时,下肢水肿最常见,也可见面部上肢或脐周水肿,但全身性水肿罕见。
结肠和直肠癌呈肉色带蒂或悬垂性结节,炎症性癌,成群血管性结节,或偶尔为肛周结节和炎性损害而提示化脓性汗腺炎,胃,胰腺和胆囊癌转移到皮肤时,通常呈结节和硬皮病样斑块。临床上短期(6~12个月)出现迅速增长的肿瘤结节,分布在原发肿瘤手术区域附近或相应淋巴引流区域的皮肤,且其组织病理形态与原发肿瘤有相似性。
预后:总之确定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病因采用适当的外科药物和(或)饮食干预可部分或完全减轻这些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水肿和其他临床症状恶性肿瘤所致者预后不良儿童患者诊治不及时引起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个别成人患者可因诊治不及时而死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继发感染
1、组织病理:来自大肠的皮肤转移癌主要为分泌良好的分泌黏蛋白的腺癌,有些病例呈黏蛋白癌外观,皮肤转移癌呈低分化者较少见,偶亦见皮肤转移癌间变十分明显,以致难以辨认其为上皮起源,来自胃的皮肤转移癌常呈间变性浸润癌,呈数量不等的含有细胞内黏蛋白的印戒状细胞位于疏松或纤维性基质中。
2、特染和免疫组化:胃肠道腺癌含涎黏蛋白包括中性和非硫酸黏多糖,PAS阳性和耐淀粉酶,肿瘤细胞对细胞角蛋白和癌胚抗原阳性,但巨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FP-1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或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阴性。
一、胃肠道癌食疗方
1、陈皮瘦肉末粥:陈皮5g、猪瘦肉25g、粳米50g。先将陈皮与粳米煮粥至熟,去陈皮,加入瘦肉末、再煮至熟烂。具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之功效,适用于脘腹胀疼,嗳气呕吐。但气虚及阴虚燥咳者不宜食。
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5g、茉莉花3g、云南抗癌保健茶3g;同放于茶缸中沸水冲泡后,代茶饮。具有理气解郁,疏肝健脾,散淤止痛之功效,但消化道出血时不可饮。
3、茯芩包子:茯芩粉5g、面粉lOOg、猪瘦肉50g;做成发面包子。具有健脾开胃,除湿化痰,养心安神之功效。
4、洋参红枣苡仁羹:西洋参2g、红枣5枚、生苡仁20g;红枣先去核,后用温水浸泡,将西洋参与苡仁同煮至6成熟,加入红枣同煮至熟烂,加少量勾芡,或打成匀浆服。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利湿,补脾营卫之功效。
5、参归白鸽:党归用纱布扎好与鸽同煮至熟烂。具有气血双补,益气养脾之功效。胃癌患者须禁止饮酒、吸烟、高钠盐及腌制食物,母猪肉、辛辣刺激食物,过硬,过冷、过酸、过热的食物,以及油煎炸的食物等。
二、胃肠道癌吃哪些对身体好
1、宜多吃能增强免疫力、抗胃癌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薏米、菱、金针菜、香菇、蘑菇、葵花籽、猕猴桃、无花果、苹果、沙丁鱼、蜂蜜、鸽蛋、牛奶、猪肝、沙虫、猴头菌、鲍鱼、针鱼、海参、牡蛎、乌贼、鲨鱼、老虎鱼、黄鱼鳔、海马、甲鱼。
2、宜多吃高营养食物,防治恶病质,如乌骨鸡、鸽子、鹌鹑、牛肉、猪肉、兔肉、蛋、鸭、豆豉、豆腐、鲢鱼、鲩鱼、刀鱼、塘虱鱼、青鱼、黄鱼、乌贼、鲫鱼、鳗、鲮鱼、鲳鱼、泥鳅、虾、淡菜、猪肝、鲟鱼。
3、恶心、呕吐宜吃莼菜、柚子、橘子、枇杷、粟米、核桃、玫瑰、杨桃、无花果、姜、藕、梨、冬菜、芒果、乌梅、莲子。
4、贫血宜吃淡菜、龟、鲨、鱼翅、马兰头、金针菜、猴头菌、蜂蜜、荠菜、香蕉、橄榄、乌梅、木耳、羊血、蚕豆衣、芝麻、柿饼、豆腐渣、螺等。
5、腹泻宜吃鲨鱼、扁豆、梨、杨梅、芋艿、栗子、石榴、莲子、芡实、青鱼、白槿花。
6、腹痛宜吃金橘、卷心菜、比目鱼、鲎鱼、蛤蟆鱼、沙虫、海参、乌贼、黄芽菜、芋头花。
三、胃肠道癌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霉变或腐烂变质的食物。
2、禁高盐饮食。
3、禁食过度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4、禁忌烟酒。
5、手术以后的病人忌进牛奶、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以防发生倾倒综合征。
6、少吃或不吃熏烤的食品及过度腌制的蔬菜。
7、忌食辛香走窜的食品,如香菜、孜然、胡椒、辣椒、葱、芥末、蒜等。
8、肥腻生痰食品:如肥肉、肥鸡、肥鸭、各种甜食(含糖量较高的)、奶油、奶酪等。
胃肠类类癌是-组病理形态类似恶性而其生物学行为相对趋向于良性的肿瘤,患病率约1/10万。胃肠道类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05%~0.20%,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40%~1.80%。按其起源,可分为前肠、中肠及后肠。除了源于前肠的肺、支气管、甲状腺类癌外,其余均发生于消化道,约占全部类癌的85%~90%。类癌具有潜在恶性和转移复发潜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多见,是一种生长缓慢,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肿瘤。治疗主要是原发癌瘤的切除也可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治疗对控制腹泻有效。
一、内镜下电灼切除术:
胃及结直肠类癌、直径小于lcm,仅限于黏膜层,可经胃镜或肠镜行肿瘤局部切除或局部黏膜切除,再根据病理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但术后都要定期内镜监测随诊,以防复发。
二、局部切除术:
胃及直肠中下段类癌、直径小于或等于2cm、未侵及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者,也可经肛门或经骶行直肠肿瘤局部切除,切缘距肿瘤边缘2~3cm。但由于受到局部解剖限制切除范围往往不够,应行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检查以防癌残留。
三、根治性切除术:
适用于肿瘤直径>2cm,肌层受侵或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而对直肠上段类癌及结肠类癌,直径超过lcm,以行根治术为宜,避免二次手术;对小肠类癌,由于术前不易与其他恶性肿瘤区别,且20%~45%的病例可发生淋巴转移,因此切除范围应包括相应的肠系膜、淋巴结在内。
四、特殊部位的类癌根治:
1、位于贲门处的类癌应按贲门癌根治术要求进行。
2、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类癌,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3、位于水平部的可行十二指肠水平部加上段空肠切除术。
4、回肠末端类癌行回肠末端加部分升结肠切除术。
5、空回肠类癌行肠管部分切除术及系膜淋巴结清扫。
6、阑尾类癌:1.5cm或阑尾系膜受累,或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应行右半结肠切除。
7、小肠类癌的情况相反,极易发生转移,即使肿瘤小于lcm,也要行标准的广泛肠切除和淋巴清扫。由于20%~40%的小肠类癌为多发性,术中还要全面探查小肠和结肠。类癌增长缓慢,即使已有转移的类癌也应尽可能行广泛切除。
8、结肠类癌全部行相应的结肠癌根治术。大约2/3的直肠类癌<1cm,可行广泛一些的局部切除。1~2cm的类癌可广泛切除。如病理发现已侵犯肌层时,应行直肠前切除或腹会阴根治手术。
五、姑息性切除:
类癌增长缓慢,如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即使已有转移的类癌也应尽可能行广泛切除。切除原发及转移肿瘤可以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肝转移灶切除后80%的患者类癌综合征症状可以消失或部分缓解长达5年。
六、肝转移灶的处理:
类癌的转移多见于肝脏。由于类癌生长缓慢,如病灶局限,仍可手术切除以获得治愈。对肝局限性转移者,可行肝叶切除,而对多发性病灶或巨大病灶不能切除者,可试用肝动脉插管化疗、皮下埋置化疗泵,或行肝固有动脉结扎或肝动脉栓塞、冷冻或射频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另外新近也有报道,将肝移植作为类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七、化疗:
有一定的作用。常用阿霉素和氟尿嘧啶(Fu/DOX)、链氮霉素和氟尿嘧啶(Fu/STZ)、卡巴达嗪(DTIC)和氟尿嘧啶、亚叶酸钙(DTIC/Fu
/LV)联合化疗,其中以Fu/STZ方案似乎较好,有效率为16%~66%。联合化疗多用于症状明显(特别是出现类癌综合征中心脏受累者),尿中5-羟吲哚乙酸在150mg/24h以上者。
八、干扰素
可用α-干扰素2a300万~500万U/d皮下注射,每周3~7次,有效率为50%,疗效出现较慢但持久。可减少尿中5-HIAA的排出量,大约15%的患者其肿瘤显示长达3年以上的退变或稳定。
九、生长抑素衍生物治疗:
生长抑素是一种正常分布在整个消化道及胰腺的多肽类激素,能抑制多种胃肠激素的释放及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对外分泌、内分泌、旁分泌及自分泌均起作用的调节肽,它在人体内以14肽和28肽两种形式存在,分布广泛,作用复杂。动物实验证实,生长抑素不仅可以抑制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多项生长和增殖指数。多数学者主张用奥曲肽,从小剂量(100~200μg)开始,2次/天,以后逐渐加大剂量至1500μg/d。60%类癌综合征症状缓解,生化反应(5-HIAA排量)减少70%,但肿瘤缩小者仅为5%。使用长效制剂只需每月注射一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显著。
十、其他对症治疗:
控制皮肤潮红发作可用苯苄胺,150mg/d;控制腹泻还可用对氯苯丙胺酸3~4g/d(不超过1个月);出现类癌综合征时可用生长抑素衍生物SM230,皮下注射可立即使症状消除;于化疗、麻醉时为预防类癌危象发生,可在手术前24小时给予SM230皮下注射,对病情重者可增加用量,如发生危象应立即静点SM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