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友投稿

疾病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肿瘤内科 > 汗腺癌

汗腺癌简介

相关问答

  汗腺癌系主要发生于大汗腺处的、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好发于汗腺丰富部位。汗腺癌根据瘤细胞在汗腺的发生位置,有大汗腺癌和小汗腺癌之分。

 

【详情】

01汗腺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汗腺癌根据瘤细胞在汗腺的发生位置,有大汗腺癌和小汗腺癌之分。

  一、大汗腺癌:发生于大汗腺处,常为实质性、浸润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特点分为5型:
  1、未分化型:有两种癌细胞,一种胞浆透明或染淡伊红色,呈小多边形或卵圆形;另一种胞浆染深伊红色,呈梭形。癌细胞有明显异型,排列成条索状或斑块状,有形成腺体倾向,不见PAS染色阳性物质。
  2、分化型:亦有两种,同未分化型,但胞浆淡染的细胞较大,呈大多边形或立方形。癌细胞相互交织,呈结节状排列,倾向于形成腺腔或囊腔,部分癌细胞内含有PAS染色阳性物质。
  3、腺型:由立方形或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形成腺腔。腺上皮细胞和腺腔内均见PAS染色阳性物质。
  4、黏液表皮样型:由不典型鳞状细胞巢及含有透明黏液或富于颗粒的柱状细胞组成。
  5、湿疹样癌型:癌细胞侵袭局部表皮。

  二、小汗腺癌:发生于小汗腺处,常为实质性的、具有浸润性的恶性肿瘤。依其组织病理特点分为四型:
  1、汗管样小汗腺癌:瘤细胞累及整个真皮甚至皮下组织,有开口于皮面的扩大导管腔隙,与棘层肥厚或疣状增生的表皮相连,内有彼此相连的导管腺样囊状结构,并可见角质囊肿。瘤细胞大小不一,核深染,分裂象易见。间质内血管丰富或纤维化甚至呈软骨样。电镜示腺囊腔的内衬上皮可有已角化或导管细胞,另见分泌细胞。
  2、透明细胞小汗腺癌:又称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恶性透明细胞末端汗管瘤,由良性透明汗腺细胞癌变而来。组织病理:肿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楚。瘤内见实质性、腺样和导管囊性区域和瘤透明细胞和不典型细胞。
  3、黏液性小汗腺癌:瘤实质为小基底样细胞组成的小巢或腺样结构。导管和微小囊状结构除大小和形状不一外,似小汗腺。细胞明显不典型,彼此融合或由硬化胶原隔开,胞核深染,偶见核分裂象。间质有明显黏液坑是其特点。
  4、小汗腺腺癌:系典型小汗腺癌,生长快,高度转移。组织病理示同一瘤内除见实质性、基底样细胞和鳞状细胞样团块外,主要为腺囊性结构,瘤细胞特别是透明细胞内有小汗腺型酶和糖原。因此,PAS染色有助于区别富有细胞性小汗腺癌与转移性腺癌。

02汗腺癌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汗腺癌是比较少见的皮肤附件恶性肿瘤,病灶大时可溃破呈菜花状,常伴感染。病程一般较长,发展慢,但少数进展快,生长迅速时可出现远处转移,以局部淋巴结及内脏转移最常见。

03汗腺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汗腺癌根据瘤细胞在汗腺的发生位置,有大汗腺癌和小汗腺癌之分。其临床表现分别如下:
  1、大汗腺癌:男女皆可患病,多见于腋下、乳晕和会阴部,男性乳房、头皮、眼睑等部位也可发生,常单发,偶或多发,质硬,直径多在2cm以上,可达20cm或更大,常与表面皮肤粘连,表面肤色正常或略红,有时有毛细血管扩张,可破溃成菜花状。该病增长缓慢,但可突然增大,切除后易复发,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2、小汗腺癌: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如眼睑),肢体(如手、足部),常为单个,表现为浸润性斑块,在头皮可引起秃发。除黏液性小汗腺癌外,其他各型均生长快,具有高度转移性。

04汗腺癌应该如何预防

  汗腺癌是可以预防的,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1、对皮肤癌前病变如白化病、着色性干病、X线及激光性皮炎溃疡,应提高警惕,防止本病的发生,必要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2、避免过度日光曝晒,避免与各种射线、化学毒物的长期接触,注意及时诊治皮肤慢性炎性或溃疡性病变
  
  3、饮食宜富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C忌食生姜、生葱、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4、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05汗腺癌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汗腺癌的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
  1、大汗腺癌:瘤细胞源于大汗腺,浸润性生长,呈多边形或卵圆形,或梭形,或立方形或柱状;伊红染色胞浆淡染或深染;有明显异型,排列成条索状或斑块状,可有腺腔和透明黏液。
  2、小汗腺癌:瘤细胞常累及真皮甚至皮下组织。汗管样小汗腺癌有导管腺样囊状结构,可见分泌细胞;透明细胞小汗腺癌细胞呈侵入性生长,有瘤透明细胞和轻、中度不典型细胞;黏液性小汗腺癌细胞明显不典型,间质有明显黏液坑;小汗腺腺癌有实质性、导管、基底样或鳞状细胞团和腺囊性结构,透明细胞内有小汗腺型酶和糖原。

06汗腺癌病人的饮食宜忌

  汗腺癌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法,饮食上也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患者饮食宜富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C。忌食生姜、生葱、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且要戒烟酒。

07西医治疗汗腺癌的常规方法

  汗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以及化疗,具体如下:
  1、手术切除 手术仍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术范围须距癌肿3~5cm,切开皮肤后再潜行分离皮片2~3cm,作广泛切除,视基底癌肿的浸润程度而决定切除范围,通常应将受累组织一并切除,并作区域性淋巴结消除术。如癌肿位于肢体而广泛切除又难以彻底进行时,可考虑截肢术。
  2、放射治疗 此癌一般对放射治疗不敏感,但对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可试用。
  3、化学治疗 动脉插管注射抗癌药物如亚胺醌、塞替派、氮芥等,有时可使局部癌肿缩小。当癌肿已发生转移则进行化学治疗。

相关文章

微信扫一扫

目录